第三百零一章 新政(3 / 4)

的理由,无非是什么有辱斯文之类的,主要还是一些腐儒觉得这样有辱斯文,赢夫二话不说就让锦衣卫把这些人全都下了大狱,但凡有问题的全部抄家,反正朝廷差钱。

纵然不满,可是也没人敢在说什么,毕竟大家都看出来了,谭相如今雷厉风行,皇上如今杀戈果决,都是一副誓要做大改革的样子,这君臣齐心,众人哪里还拦得住?

如此一来,孔穗也终于很自觉的告老请辞,毕竟对这一切最不满的,应该就是孔家,可是孔穗却无能为力,而且他真的年级太大了,这一场南迁下来,老人家这身骨头差点没散了,终日都要吃好几碗汤药,若不是国难当前,他早就顶不住了。

如今匈奴终于撤了,他留下来又碍事,终日有那看不清局势的傻子到他府上,说朝廷的决定这不对,那不对,也不看看他能管得着吗?

而且孔穗虽然不满,却也知道今时不同往日,匈奴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的确需要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所以他终于决定回山东老家去。

三留三辞的路子走完,赢夫含泪送走了孔穗,靠山王对于孔家的禁令早就解了,这些年孔穗在朝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也是时候还孔家自由了。

随着孔穗的告老,孔三金跟着沾光直接被连升三级,又一个不到三十岁的户部侍郎诞生了,上一个这个年岁到这个职位的,是已经外放的封疆大吏刘飞鹏,曾经的兵部侍郎。

同时还有王一康等年轻官员被提拔,这些年轻文官的主要被提拔方向就是要新建的天京学院,另外谭正还有意在六部之外单独再设立一个商部,可是考虑到朝野的反对声音会太大,所以暂时改为天京商会。

原本想把陈子梅派去委以重任的,可是到这时候他才发型,陈子梅人找不到了,找来张一木问,只知道南迁之时就不知所踪,所以不知道现在在哪,生死都不知道,所以谭正也只好作罢。

而陈子梅此时,正在辽东,辽东武备院的筹建就出自陈子梅的建议,当陈子梅把其中利害分析清楚,且说的滴水不漏之后,赵三才也不由对这个年轻人表示肯定,他非常确定杨凌霄这次又捡到一个宝。

同时随着朝廷鼓励经商,陈子梅也为杨凌霄献上同样又不一样的政策。

商,能带来巨大的财富,不同于朝廷,辽东地方不大,完全可以由王府自己拿大头,而且王府本来产业就很多,赵三才这些年赚到的钱不都是靠做生意开店占楼出租铺子吗?虽然偶有借助王府的便利,可是也从来没昧过良心。

继续阅读

但是陈子梅指出了赵三才最大的失物,就是他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条商路,甚至整个大秦都忽视了,那就是海路,不是近海这些小打小闹,跑一跑东瀛之类的地方,而是真正的远洋贸易,来回最少一年这种。

现在的商品,多是近海一点一点传播,你拉到这,这再拉远一点,远一点买了再拉远一点。

这一路上多少中间商赚差价,做买卖就是卖东西,把南边的卖到北边去就能赚钱,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如果我们能把东西直接从很远的地方拉回来,也能吧我们的东西直接拉过去,那么我们不仅能在价钱上碾压所有人,更能在利润上反而超越他们。

赵三才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比别价格低的多,还比被人赚的多的多,这到底是有多来钱他会不知道?可是没人这么干过啊!

不!有!陈子梅之所以要重点说这个,就是因为西域之行,他知道地中海周边已经有人在这样做了!而且也是刚刚起步,但是随着神罗的征战,这些商人又把目光重新投向了战争财,所以暂时这股风浪还没掀起来,但是陈子梅确定,这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

正是因为他知道,所以他非常肯定,越早加入这个从未有人做过的行当,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