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琢磨着其中的字字句句。
“这么说……没有直接用上‘侵略’这个字眼?”
他抬起眼睛问道。
秘书回答道:
“是的。没有直接用上。但是在最后的引用采访对象的话中,用了‘侵略战争’这个词。哦,还有一个词,是‘南明帝国主义’。”
贺子光点点头,慢慢自语道:
“‘帝国主义’倒没什么……苏联嘛,从来都把自己没有参加的战争称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欧洲大战,他们就称为‘帝国主义战争’。问题是……开战已经。而且……不是头版头条,而是副版副条。
“另外……也不是在头号党报《真理报》上,而是在二号党报《消息报》上……是否表明,斯大林目前还十分纠结?他是否在用这篇文章试探我们的态度,看我们将做出什么样的回应……毫无疑问,战争的……也就是说,昨天斯大林全天都在犹豫,不知道该如何定义我们进攻北清……”
“大人,”大臣秘书笑道,“斯大林一定感到很突然。到目前为止,苏布三大党报上连篇累牍的都是谴责法西斯的,他们的注意力一直在西班牙。昨天才猛然现,后**那边也出乱子了,呵呵……其惊愕可想而知。”
大臣点头笑道:
“不错,苏联的态度至关重要。可以说,苏联什么态度,是关系到我们统一战争最后打到什么地步的。是大胜还是小胜?是只取得保守胜利、还是彻底消灭满清统一中国?苏联对这场战争的影响力比日本还要大。也可以反过来说,苏联受这场战争结局的影响,比日本所受的影响要大得多。日本还可以选择坐山观虎斗,而苏联和中国却是有着漫长的6地边界线的……斯大林肯定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的中国。”
“大人,您是说,苏联可能会干涉?”
“不一定是武装干涉,”大臣淡淡地说道,“但对北清进行支援是很可能的。这是他们的惯用手法:实际支援先从道义支援开始。这不,。他突然现一个问题:自己竟然无法从文章中找出一句完整的真话。倒是找出了两个“半句”的真话。
一句是“昨日凌晨,明帝国的军队未经宣战,突然开过明清边界,对主权国家大清动了闪电式的武装进攻。”北清可不是个主权国家,因此这句话只有前半截算是对的。
另一句是“警察部队采用了高压水龙头、棍棒等暴力对**群众进行了长时间的驱赶和毒打,共造成十余名无辜群众受伤,几十名无辜群众被逮捕。”警察采用高压水龙头和棍棒驱散人群是真的,造成十余人受伤、几十人被捕也是真的,但群殴人群很快就被驱散了,并没什么“长时间的驱赶和毒打”。而且被抓的也并不“无辜”,都是参加打群架的,而且是打群架的人里打得最厉害的。
但是,这两个半句的真话拼在一起,勉强算是一句完整的真话吧。
贺子光回头吩咐道:
“帮我接通沈阁老,我听听他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
明军各支进攻部队的印刷车里,印刷机都在不断印着新传单,就是“拯救平民令”。这份命令上,由女皇朱佑榕、辅大臣沈荣轩、总参谋长张照先、6军参谋长唐云生、人民卫队司令向小强的五个签字,共同保证,但凡有清军挟持平民,这支部队尉官以上的所有军官都将被处决。
在传单的反面,大明军方开出了高额的奖金价码:凡是主动率领部队成建制地投降明军的清军军官,整支部队都享受“起义官兵”的待遇,不进战俘营,直接颁大明“绿卡”,立刻享受大明公民同等待遇。部队将领过来后,也将受到10万明洋到明洋不等的奖励。
带过来一个军的,一次性奖励50万明洋。
带过来一个师的,一次性奖励10万明洋。
带过来一个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