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令有缓急,物有轻重(3 / 4)

p

他们老朱家在还完钱之前,钞法就不能推行。 /p

在这方面,是他们朱家失道了。 /p

罗炳忠笑着说道:“陛下忙里忙外,不就在做这个事儿吗?殿下勿虑。” /p

“陛下英明。”朱瞻墡由衷的说道:“铸币这件事,一定要牢牢的掌控在陛下的手中呀,这是皇权的重要部分啊。” /p

“谁掌握了金钱和粮食,谁就掌握了政治主动权!” /p

罗炳忠想了想说道:“《管子·山至数》曰:粟重黄金轻,黄金重而粟轻,两者不衡立。” /p

“《山权数》曰:汤以庄山之金铸币,禹以历山之金铸币。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 /p

“与殿下所言,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有不同。” /p

朱瞻墡连连点头说道:“孤的确是这个意思!你这管子读的倒是通透啊。” /p

罗炳忠笑着说道:“殿下谬赞。” /p

朱瞻墡用力的扔了块石头,扔进了乌江之中,似乎是不在意的说道:“科举不考管子啊,不该学,学了考不中进士。” /p

罗炳忠先是瞪大了眼睛,随即明白了朱瞻墡的意思。 /p

他的殿下,表面上说的是他考不中进士,其实说的是说大明朝的科举,重经学,这管子是追末之术。 /p

乌江之畔,三人向着贵阳府方向而去。 /p

朱瞻墡继续说道:“孤还有发现呢,针线刀、耒耜铫、锯锥凿,这都是女红、农户、工匠所用之物。” /p

“这些生产之物,如果价格太高,百姓就买不起了,如果价格太低,则收不回成本。” /p

“天下的流动资财皆是如此,谷贱伤农,谷贵亦伤民啊。” /p

郭琰感慨的说道:“的确如此,殿下说得对啊。” /p

朱瞻墡继续说道:“所以如何控制物价?皆在供需二字,不能让市场供不应求,也不能让市场求不应供。” /p

“孤到贵州之后,贵州蛮荒,一切都需要官办官卖,孤就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比例,三成。” /p

“只要朝廷掌控三成物料,就能把高涨的物价打下来,也能把轻贱的物料收买到正常价格范围之内。” /p

“陛下当初在南衙,南衙所需约三亿斤煤,陛下放了一亿斤煤后,南衙的价格立刻就崩了。” /p

“想要防止囤货居奇,就得按着陛下那个法子,陛下是料敌从宽,准备了十二成的功力,其实准备三成左右,就足够调节物价了!” /p

朱瞻墡为自己这个发现,感到极为的兴奋,他其实在离京的时候,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了。 /p

如何防止商贾囤货居奇? /p

谷贱伤农,谷贵亦伤民,这个悬而未决的老大难的问题,朱瞻墡经过了长时间的梳理,终于得到了一个比例。 /p

&nt;

罗炳忠认真的回想了许久说道:“殿下,《国蓄》曰: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山至数》曰:常操国谷十分之三。。” /p

“与殿下所言,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分毫不差了。” /p

&nt;

朱瞻墡一愣,无奈的说道:“管子他都说了,孤说什么?!” /p

罗炳忠认真的说道:“殿下,管子说的谷物,殿下说的流动资财,自然是大不同。” /p

朱瞻墡不是很在乎的说道:“也对,孤还有想法咧!” /p

罗炳忠震惊的说道:“还有?” /p

朱瞻墡洋洋得意的大步往前走着说道:“孤不是白吃大明禄的!” /p

他继续说道:“神农教民种五谷、知谷食;黄帝钻燧生火,教民熟食;有虞氏教民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