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暴赚千亿也不分钱?(2 / 3)

丁垒问道:“高总,51集团层面要大面积推行员工持股,这些股权从何而来,由现在的创始股东出这部分股权吗?”

高阳答道:“丁总,我介绍一下总体思路吧。

首先,51集团或者将来的51控股,是不会上市的,所以全部的股权都转为虚拟股权。

其二,这种内部虚拟股权,是可以交易的,我们公司内部会定制开发一套股权交易系统,只能在内部交易。

当然,能参与股权交易的,必须是经人力资源部审定的,有资格持股的员工。

具体的持股份额,也会有一系的条件限制,比如管理线的职位或技术线的等级,工作年限,绩效考核等等,会有一个综合的评估打分制度。

其三,这种虚拟股权的价格是固定的,每季度由集团确定一个交易价格,这个价格直接锚定公司当期的净资产。

至于这部分股权从何而来,我们假定现在集团的净资产为1000亿,总股本为1亿,那么每股的当期价格就是1000元。

我个人在集团持股比较多,加上吴若涵和古雅雯,合计持股比例超50,那就是500多亿,5000万股虚拟股权。

我们之前已经确定了200名员工试点员工持股,明年可以增加到500名。

这500名试点持股的员工,可以考虑按人均300万,也就是15亿的股权价值,总共150万股。

这150万股,就由我和吴若涵、古雅雯拿出来,让这一批员工以半价购买。

员工持股的股权,只有分红权,没有表决权,同时要有一定的锁定期,比如两年之后,才能在内部交易。

我们作为创始股东,出让了这部人股权,表决权的比例依然不变,就是持有的股权,按出让比例增加表决权。

首批员工试点持股,就这样安排。

创始股东只能出让股权,不能购进股权,创始股权的股权必须逐步稀释,这是原则条件。

第二批员工持股的股权来源,就是集团当年的净利润,提取30左右作为资本公积,再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这部分新增股本,就安排有资格持股的新一批员工按原价购买。

就以这种每年扩大总股本的方式,将创始股东手里的股权逐步稀释,让位于员工持股,逐步达到员工持股比例50左右的水平。

创始股东的股权被稀释之后,投票权依然保持不变。

这个过程会比较缓慢,大概需要5到8年时间。

8年之后,也就是2015年,如果51集团一切的战略规划发展顺利,到时候,员工总数可能会达到15万人甚至20万人,估计也就基本稳定了,员工持股比例也会推进到50左右。”

cpi集团老板冯劲松道:“高阳,这样的股权设计,等于是双层结构。”

高阳点头道:“是的,在股权方面,集团通过控股来分配项目公司利润,同时基本将集团的股权结构,与项目公司的股权结构完全分割。

年底之前,集团还没控股的项目公司,包括cpi、易网和白度在内的公司股东,都要跟自然人股东一样,将持有的项目公司股权中的51转化为集团股权,让集团实现直接对所有项目公司的控股。”

李晏又问道:“高总,51集团各项目公司的创始股东,将来如果想要退出集团的股权呢?”

高阳道:“由我个人按市场估值水平,与想退出的创始股东协商购买。”

高阳倒是想乐,再过几年,等集团展示出恐怖的赚钱能力之后,傻子才会退股。

高阳这样一番解释,所有创始股东也都没意见了。

大家都明白,高阳愿意拿出等同于15亿净资产的集团股权,让500名非股东员工以半价购买,等同于捐出了7.5个亿来推动员工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