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把就将朱允熥抱了起来,赶紧就把他放在偏殿的床榻上。/t; 此时太医也已经赶到,朱元璋立刻揪住太医把他摁到朱允的身边,“快!快给熥儿诊治!出了事咱要你的脑袋!”/t; “是是是,微臣遵命……”太医急忙上前查看。/t; 又赶紧拿出银针,手法极为老到的扎在人中穴、内关穴、合谷穴、太冲穴等。/t; 太医查完了穴位,头上已经冒出了紧张的汗水。/t; 朱元璋在旁边急得直跺脚,可是也毫无办法,又害怕打扰太医,只好紧紧的闭上嘴巴,又增添了心中的焦急难耐。/t; “怎么样,吴王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大碍?”见太医扎完了穴位,朱元璋急忙问到。/t; 太医喘了口气,又赶紧回答说道:“回禀陛下,殿下这是悲伤过度导致神志不清,这才晕阙的,应该是情志突然收到巨大的刺激,/t; 因此造成造成肝失去疏泄条达,肝郁气滞、气机升降失常,从而肝阳上冲于头,导致气血逆乱,出现突然神昏……”/t; 朱元璋不耐烦的说道:“咱是问你吴王现在病的重不重!”/t; 太医回答说道:“目前来看还不算严重,休息一会儿应该就能够苏醒了,陛下毋需太过担心。”/t; 朱元璋点了点头,不过神色依然有些担忧,这可是自己选定的太孙啊!/t; 太医又嘱咐说道:“陛下,吴王殿下不能再受到刺激了,否则病情只会加重,那就比较危险了……/t; 因为暴怒或过悲,将会造成肝阳暴张,上扰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要是出现神志不清的中风病,那就……”/t; 朱元璋吸了一口凉气,眼神之中也越发冷峻起来!/t; 中风看似是一个比较现代的名字,其实在黄帝内经里面早就已经有了,到了明清时候,中风病已经与今天所说的脑卒中非常相似。/t; 《内经》首先提出中风病位在脑。/t; 《素问·调经论》篇:“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t;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t; &nt; &nt; 一旦中风,就会有耳朵失聪,视觉缺损,耳听不鸣,行走困难。/t; &nt; 吕氏,咱恨不得剥了你的皮!/t; 太医又说道:“微臣开一些安神醒脑的汤药,可以请殿下服用。”/t; 朱元璋面带怒气,一张脸上爬满了阴郁,挥了挥手,太医便知趣地离开了。/t; &nt; 朱元璋一惊,赶紧来到朱允熥的床榻边上,“咱在呢,咱在这儿呢,允熥,你觉得怎么样?可有什么不适?”/t; “皇爷爷,孙儿不孝啊……”/t; 此时朱允熥终于睁开了眼睛,看到朱元璋便声音虚弱的说道。/t; 装晕也是要有个限度的,轻度的昏厥一般很快就会醒来。/t; 而且,经验老道的太医又是扎针又是揉搓,再不醒过来那就说不过去了。/t; 咱总得尊重一下博大精深,奥妙高超中医嘛!/t; 演的太过,用力过猛,那就太假了!/t; 当朱允熥听到外面流传自己不孝的消息,就必须要表现出来悲痛伤心!/t; 甚至悲痛欲绝的模样!/t; 哪怕是演,也要演给人看!/t; 尽管朱元璋知道事情的真相,知道自己孝敬,尽管可以使用皇帝的权威,尽管可以出面澄清,/t; 可是作为流言攻击的对象,你能一点反应都没有?/t; 一点儿伤心难过的样子都不表现出来?/t; 如果坦然自若,或者不予理睬,那在别人看来就等于默认!/t; 而且孝道是没有办法称量计算的,达到什么级别才算孝敬?/t; 所以当别人指责你不孝的时候,只能表现出来痛苦伤心的样子。/t; 而且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