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章 谁赢了,他们就帮谁(3 / 6)

不错了,至少他们愿意放弃田土。”朱翊钧觉得这批人还行,至少肯跟上新政的脚步,他们不是敌人,至少目前不是。

王崇古十分认真的说道:“如果他们愿意遵循合同,给足工匠劳动报酬,那就再好不过了。”

在商品经济的背景下,大规模自由雇佣的生产关系正在建立,过去的人地矛盾,正在向劳资矛盾转变,而劳动报酬的支付和劳动报酬的公允,就成为了矛盾聚焦之处。

“慢慢来。”朱翊钧看着王崇古,他有点急,年纪越大,就越心急,他想要临死前,看到一个更加强盛的大明,这样他追求的身后名,就更有意义。

“明日出发,继续南下。”朱翊钧下了继续前进的指示。

提刑千户陈末,早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提前出发,主要是暗中走访,查看上一次皇帝南巡发现的问题,是否仍然存在,陈末的塘报一封接一封的送回了南巡圣驾所在。

这里面皇帝最关切的一个问题,徐州煤窑情况,已经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徐州府用了四年的时间,大力整改了皇帝发现的问题。

朱翊钧对徐州记忆犹新,四任徐州知府,凑不出一个人来。

这四任徐州知府,把整个徐州折腾的够呛,上次他到徐州的时候,见到的场景是:

道阔不足五步,民皆菜色,脚上无新鞋,为生计奔波,北行登泰山,泰山挑山工,挑一百二十斤货物上山,一日往返六次,不过七十文飞钱,应者无数。

徐州地方,民皆菜色。

陈末发现徐州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百姓脸上没有了菜色。

面有菜色,是人因为长期饥饿、缺少粮食、营养不良,面色发黄、甚至发绿,大抵是百姓活不下去的样子,徐州又不是在山坳坳里,大多数的百姓面有菜色,显然是饿的。

徐州之前主要问题是,大钱赚不到,小钱看不上,纵容异地乡贤兼并,产出全部带回江浙,这让徐州连粮食都缺。

这一次陈末走访了徐州很多的地方,大部分百姓生活安定了下来。

现在徐州府已经变了,开始盯上小钱,开始锱铢必较,主打一个什么都做,什么都试,反倒是平稳发展起来。

大明皇帝的大驾玉辂,两台升平六号铁马的汽笛声在车站长鸣,规律的哐次哐次的响声传来,大明皇帝带着文武百官、三万京营军兵再次开始了南下。

在皇帝南下的时候,大明南京城朝阳门外的大刑场,已经完全搭建完成,而王希元张榜公告进行了公示,邀请南京百姓前往刑场观刑,而被捕的622家,也被拉到了朝阳门外大刑场,让他们亲眼目睹人头落地,才会老实交代问题。

林烃的罪行基本已经公布,这里面有一条罪行是比较罕见的,那就是豢养海寇。

大明水师全无敌,但大明领海,依旧存在海寇,否则那些阿片也不会流入大明。

这些海寇盘踞吕宋、棉兰老岛、宿务的一些小岛之上,他们主要业务,也不是劫掠过往商船,动静大了,吕宋的海防巡检就会出动找到他们的老巢,大明水师随后就到。

他们的主要业务是走私白货,而阿片、死藤水这类的黑货,反倒是其次。

闽地,也有这个禀赋,山多地少的福建,让福建人只能出海博富贵,给妈祖磕个头,就出发了。

而这些海寇,走私的东西,居然是咖啡,利润之丰厚,让查账的缇骑都非常意外,他们在广西钦州的龙门港接货,运到南洋的种植园,这些咖啡,也不是给人用的,而是给牲畜用的。

根据林辅成对种植园经济的调研,种植园里,牲畜比奴隶金贵,至少牛马还有个牛棚马舍,而奴隶则拥挤在逼仄的房间里,咖啡这种高档货,奴仆力役是享受不起的。

吃得少、干得多,还能让它们不知疲倦的干活儿,这种植园都会在农忙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