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夫驰道者,民之命也(3 / 6)

之后,朱翊钧对着冯保说道:“水滴石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日西班牙的困局,并不是一次远征失败的结果,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金债券信誉的崩塌,是费利佩反复发债和强制破产赖账的手段,堆积而成的困局,西班牙王室通过金融手段维持军事领域的领先,而后,利用军事领先进行武力扩张,来维持金融领域的霸权,如此反复循环。”

“但这个循环,不可持续,费利佩亲手缔造了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地位,又在亲手终结了这一地位。”

他对冯保说的这段话,也是他给户部奏疏的朱批。

一件事发生了,大明不能只看热闹就结束了,要吸收经验和教训,防止这种事发生在大明的身上。

虽然人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重复的错误总是在反复的犯,但总归是有借鉴意义。

冯保思索再三,确定的说道:“陛下,费利佩的金债券和大明宝钞,看起来是一样的东西,但臣却认为,这是完全不同的产物。”

“金债券本身是为了满足费利佩征战需要才发行的债务,而宝钞是为了满足大明眼下商品经济发展局势的产物。”

“动机不同,最终的指向自然不同,金债券更像是一份赌约,热那亚商人赌的是费利佩可以获胜,永远获胜。”

冯保可不觉得大明宝钞和金债券一样的产物,他深切的相信,这次的大明宝钞可以成功,通和宫金库可不是虚妄,每一根金条,都是宝钞信誉的基石。

“更加简单直白的讲,陛下就从来没有发债打仗,发的都是真金白银,如果陛下发债打仗,恐怕连万宗伯也要上奏谏言了。”

“大明宝钞是国朝局势基本稳定,自孝宗朝之后颓势尽扫,才有的宝钞。”冯保补充了自己观点的论据。

大明皇帝什么时候借过钱打仗?

而且陛下和日不落君主的差别就在于,陛下从来都是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是输了,陛下也从不饰胜。

黔国公因为信任熟苗,差点被东吁打到了大理、仁川汉城局面迟迟无法打开、蔚山山城九进九出的时候,陛下都给了前线足够多的信任。

“陛下,臣都不知道费利佩把一年四百万两黄金的收入,都花到哪里去了,还要借钱打仗,那可是四百万两黄金啊!”

“嘉靖时,倭患虏变,朝廷一年岁收不过六百万银,也没弄到借钱打仗的地步。”冯保很难想象,费利佩把钱花到哪里去了。

一年2100万杜卡特金币的收入,如果按金池总督府建立之前金银挂牌价去核算,费利佩手里一年有6100万两白银可以支配。

大明到现在一年也就四千五百万银岁收,这还是商税占据了大头。

“朕算是听出来了,你这是变着花样拍马屁,行了,把奏疏拿来吧。”朱翊钧起初还分析下冯保这番话的道理,但稍微一想,发现冯保在拍马屁,就终止了这个话题。

“是。”冯保无奈,他句句是实话,没有一句马屁,但陛下不喜欢过多的掌声和鲜花,毕竟陛下现在还年轻,没到耳顺的年纪。

针对申时行、王家屏、沈一贯、王一鹗这一套班子的批评声,已经彻底停止,北衙发来的九本奏疏,是需要皇帝亲自处置。

倭寇的第一期战争赔款,在丰臣秀吉的主持下,艰难的凑了出来,赔付以一半白银,一半倭奴、游女偿付,已经移交给了长崎总督府,大明军在各大矿山驻军,目前只驻军了银矿,没有驻军金矿、铜矿。

让朱翊钧意外的是,高启愚,逼迫丰臣秀吉签订了一份《京都条约补》,这新一份的京都条约补,主要内容就三件事。

第一个是承认一切矿山归属权,将大明每年支付倭国通行宝钞购买矿料这件事,改为了倭国上贡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