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 铁甲连营壮天威,万国荟萃聚华筵(3 / 6)

二台升平七号铁马作为动力。

升平七号铁马的中间马力和升平六号是完全相同的一百五十马力,最高马力是一百八十马力,升平七号主要的升级方向是小型化。

格物院一直有个梦想,让蒸汽机带着滑翔机飞上天空,这注定是一个无法实现的野望,但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让铁马逐渐小型化,就像是追逐永动机,永动机自然遥不可及,但减少能量消耗,永远有意义。

松江巡抚李乐,带着松江造船厂总办郭汝霖、赵士祯,站在陛下身边。

赵士祯看着巨舶划过观礼台,才俯首说道:“陛下,松江造船厂新下海的新船,名叫驭远号。”

“其本身是快速帆船的木帆船,集大明造船之大成,抛弃了过去的明轮,改为了尾部螺旋桨,船只整体使用铜包木,极大的增加了使用寿命,保养得当,能用五十年之久。”

“采用了十二台升平七号马力驱动,最高马力为两千一百匹,一昼夜可行一千五百里。”

“船身为三层甲板设计,一共布置有80门舰炮,十二门三十六斤舰炮,十六门二十四斤舰炮、十四门十八斤舰炮,十二门十二斤火炮,和二十六门九斤火炮,设计图纸九次易稿,充分结合水师需要进行了布局和设计。”

“这也是目前松江造船厂要造的最大的船了,不会再增大船的尺寸,增多火炮数量了。”

朱翊钧看着巨船疑惑的问道:“为何?”

赵士祯详细介绍了为何会这样的决定。

俞大猷曾经提出过:‘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基于这种需求,大明造船,陷入了一种大就是好,多就是美的困局,想要把船越造越大,火炮越来越多。

但水师不断反馈,发现这种巨舰重炮的思维,并不算错,但做不到全场景覆盖,有些时候也需要一些小船作为补充,以避免因为灵活性不足带来的被动。

而且最关键的是松江造船厂希望营造一批小型的无风帆蒸汽船,松江府将其命名为火船计划。

驭远号最高马力达到了2000匹,但依旧摆脱不了风帆,铁马驱动依旧不是主要动力,风帆才是,这就产生了设计上的矛盾。

松江造船厂的想法是,先造点小的火船,累积足够经验,等待铁马的进一步提升,最终完成蒸汽战舰的制造,就是火船计划的全貌。

“如果铁马的大小能够再缩小两倍,马力再提升一倍,让总动力来到5000到6000匹,风帆的主要作用就是节省燃料了。”赵士祯当然喜欢大船,他是‘大就是好、多就是美’的忠诚拥趸。

奈何当下蒸汽机的马力大小,都做不到。

在两艘具有代表性的快速帆船驶过之后,再次驶过的便是大明国朝的主力战舰,五桅过洋船。

这种船,奠定了大明海疆安全,是大明水师的主要力量,时至今日,费利佩都没能仿制成功。

大概而言,想要制造五桅过洋船,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

三桅夹板舰,在大明已经属于第四等梯队的小船了,但是对于大多数番邦小国而言,三桅夹板舰,完全可以当做是旗舰去使用了,包括英格兰在内。

英格兰人总是对人说,他们击败无敌舰队的奥秘是狼群战术,是小船胜大船,但真相是击败无敌舰队的是大西洋的风暴。

英格兰的使者几次来访大明,都希望购买一批三桅夹板舰,但都被大明拒绝了,甚至已经不允许英格兰使者觐见了,主要是英女王的《私掠许可证》仍然在执行。

阅舰式的一个半时辰,大明君臣民见证了大明水师的强横,仅仅受阅的舰队,三桅夹板舰之上的船舰就有两百余艘,四百料的战座船已经不在统计范围之内了。

朱翊钧站在海风之中,用千里镜搜索着海面上的每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