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又一个传统二五仔(2 / 5)

闸的城门面对攻城锤一样不堪一击。

所以了,所谓攻城攻防战的初始阶段是城外激战,只有城外守军被击败或击溃才轮到城池防御战,到该阶段就是“孤城”状态,基本上也是守不了多久了。

郤至统率八万大军对“商丘”实施围攻,打了将近三个月,双方便是围绕城池周边进行野战,多数时候是宋军依靠营寨进行据守。

进行防御的宋军肯定会占更多的地利,也就是事先修筑营寨卡住关键点,或是各座营寨便于互相支援,很难让晋军各个给击破。

晋军攻进“商丘”的两个城郭区域,无法及时向内推进,便是因为打进去的城区在布局上很乱。

按照郤至的判断,他们击溃吴越联军之后,没有联军再对“商丘”实施救援,用大概七八月就可以真正实施攻城。

只不过,楼令给制定的计划是,一旦将“商丘”围死之后,郤至所部该做的事情是分兵攻打宋国的其它城池,不是死盯着“商丘”不干其它事情。

之前提到“商丘”是一座总人口超过十万的大城。

要在回到宋国的“商丘”经常被楚军攻打,光是宁愿吃人都不投降的例子就已经有过两次,真不是那么容易攻克下来。才有了楼令认为可以先行围困,没办法就先横扫宋国其它区域的方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因为早有准备的关系,所以宋国这一波动员了七万的军队。约有五万就是围绕着“商丘”进行防御,剩下的两万分散在各处。

动员七万大军并不是宋国的极限,他们再挤一挤可能挤出三万左右的军队。

可是……,宋国君臣尽管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们却仍旧放不开,思维仍然被禁锢着。

要不然宋国可是有八十万或更多的人口,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连健妇都动员,怎么都能动员出十四五万的兵力吧?

若是宋国君臣不解开思维的禁锢,后果便是他们的主力可能被消灭或者残兵被围困在“商丘”城内,届时晋军就可以安然摘取其它区域的果实了。

士匄率军突破“马陉”的齐军防线,将战线推进到淄水的中上游。

齐国一直在等着的燕国援军,他们是从北而下,冬季下雪之后停驻在两条大河支流的中间地带。

当前的大河在冬季极少结冰,只是进入冬季明显不适合进行泅渡,驻扎在两条大河支流中间地带的燕军要等春暖花开才能继续南下了。

晋国这一边收集关于燕国的信息,所知道的情况是燕国一边跟东胡交战,另一边派出一万两千多人南下。搞得晋国的好多人不太好判定燕国的实力,倒是楼令笃定燕国可以南下参战的部队数量不会太多。

一直是国战状态的齐国,他们五年前就有动员超过十万人参战的记录,算起来是全世界第三个动员超过十万人参战的国家,前两个分别是楚国和晋国。

在确认再一次与晋国兵戎相见之后,齐国君臣比宋国君臣更加思维灵活,他们先期动员了国中三分之二的正兵,竭尽全力征收“勇士”入伍,第一阶段的兵力就超过了十五万。

齐国有了征召的第一个阶段,那肯定还有第二个阶段。

按照齐国庙堂的计划,他们在开战后的未来半年内,还会动员出五万人,超过一年则是可以动员超过八万人参战。

等于说,齐国从一开始就预估动员十八万左右的兵力跟晋国拼了。

在当前阶段,晋国已经征召出三十万大军,占了晋国总人口的约十七分之一。

所以,动员三十万人参战一样不是晋国的极限。

后续的晋国会对参战部队进行轮换,每一年以十万的基数调休,一直维持有三十万大军参与国战。

各参战国家纷纷突破原本的用兵极限,看晋国与齐国、宋国就该明白一点,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