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地困在星际空间。除了对引力常数进行修正之外,泰伯星人撤离了位于水星轨道附近的斥候部队,至此,因他们吞噬暗能量的行为而导致月球的远离的现象,戛然而止。月球停止了加速远离,正逐步向原来的轨道推进,那个曾经伴随地球数亿年、陪伴人类数百万年的月球又重新回归了。但它回归的不是地球人的地球,而是泰伯星人的地球。当月球回归到原来的轨道之时,人类为应对气候灾难而发射的两颗人造太阳,也将结束它们的使命。至此,不用人工干预,地球又会回到曾经那个四季分明、生机盎然的世界。但为了使地球的气候特征更适宜泰伯星人生存,参照其母星的气候特征和环境,他们对地球气候进行了微调。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月球的重量,利用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将地球的黄赤交角从23度26分拉至23度37分。黄赤交角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义,它是地轴进动的成因之一,还是太阳日长度周年变化的主要原因。它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泰伯星人对黄赤交角的微调,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分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变成了地球南、北纬23度37分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这一改变其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仅仅是11分的改变,导致地球的气候和昼夜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在气候方面,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将扩大,温带的范围将缩小;在昼夜分差上,北半球的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也就是昼夜的差距扩大了。从泰伯星人对地球气候的微调上,可以判断出他们的母星其具体的气候特征,它应该是比地球的重量稍微重一点,也存在着一颗至关重要的卫星,这个卫星类似于月球。同时也存在着四季变化和五带等气候特征,只不过它的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更大,北半球的白昼更长。除此之外,也是一颗拥有海洋的星球。只可惜,泰伯星人盲目地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忽略了对母星环境的保护,才导致了它们远离故土,在全宇宙范围内寻找适宜他们生存的星球。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一颗与他们母星几乎一模一样的行星---地球,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是两颗跨越星际距离的姊妹星。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悲哀?但地球是地球人的地球。所以,武力征服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至于泰伯星人对月球重量的提升,他们采用了最为原始和直接的方式,那就是在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利用星际运输船采集了大量的小行星,其中一些小行星含有大量的冰屑物质。即增加了月球的重量,又给其带来了充足的冰物质,这也在间接上使得月球拥有了大量的水资源。为月球输送水资源的总量大得惊人,相当于10万个里海的储水量,当然,这一数量是建立在精确的计算基础上的。显然,泰伯星人的目标更为长远,一颗近在迟尺的卫星,一旦拥有了大量的水资源,对其日后的大规模改造提供了条件,它也极有可能会成为泰伯星人前出太阳系和拱卫地球的基地和安全屏障。尽管泰伯星人对地球及月球进行了部分微调和改造,但之前人类举全球之力,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拉格朗日点所建造的戴森球,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它将继续源源不断地为地球提供充足的能源供应。可惜的是,根据地球人与泰伯星人达成的协议,人类只分配到了5%的能源配额,但即使如此,仍足够支撑人类目前所有的能源消耗。甚至,部分富裕能源还被分配到了火星殖民地。正是凭借戴森球所产生的巨量能源,泰伯星人根据其母星的生物圈特征和分布,对地表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他们改良了地球上的几处沙漠地带,除了一部分被改造成良田外,绝大部分移植了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泰伯星植物。使地球在表面特征上,更加接近其母星的自然环境,也许是吸取了之前忽视了对母星环境保护的教训,泰伯星人并未对地球其它区域的植被作任何干涉。包括之前地球上所有的地质、森林公园以及动物保护区都被完整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