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上次说,新水车能在寒冬正常运转?\"
\"加了防冻机关,已经试验成功了。\"铁手先生眼中闪着光,\"就是造价不菲,一台要两百两银子。\"
\"造!先造十台。\"叶明斩钉截铁,\"全部安装在官田,让百姓都看得见。\"
陈瑜不解:\"大人,咱们不是要查王琼吗?怎么......\"
\"工部克扣的银子,咱们补上。\"叶明意味深长地说,\"等安阳的百姓都用上新水车,自然会有人问——为什么别的地方修不起?\"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个风尘仆仆的驿卒冲进院子,跪地呈上一封加急文书。
叶明拆开一看,脸色骤变:\"皇上病重,太子监国。\"
---
消息像野火般传遍安阳。街头巷尾,百姓们交头接耳。王琼是太子的老师,如今太子掌权,岂不是......
府衙内,叶明正对着北境地图沉思。顾长青的边军驻地在三百里外,如果真有不测,远水解不了近渴。而安阳城内,除了五百府兵,就只有三族组织的民兵。
\"大人!\"其其格慌慌张张跑进来,\"城门卫抓到个奸细!那人带着这个——\"
孩子递上一块腰牌,叶明倒吸一口凉气。这是东宫的通行令!
\"人在哪?\"
\"在地牢。不过...\"其其格欲言又止,\"那人说...说是来给您送信的。\"
地牢里,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人正襟危坐,见到叶明也不起身,只微微颔首:\"叶大人,久仰。\"
\"阁下是?\"
\"东宫詹事府主簿,赵贞。\"来人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太子殿下手谕。\"
叶明没有立即去接。太子与王琼关系密切,此时来信,吉凶难料。
赵贞似乎看出他的顾虑,竟自己拆开信,朗声读道:\"闻安阳新政卓有成效,着叶明即刻进京述职,不得延误。\"
信纸上的朱印鲜红如血,确实是东宫印玺。
\"下官领命。\"叶明拱手,\"不知殿下还吩咐了什么?\"
赵贞环顾四周,压低声音:\"殿下让下官转告,王阁老...已经举荐了新的安阳知府。\"
这句话像一盆冰水浇在叶明头上。明升暗降,这是要夺他的实权啊!
\"何时启程?\"
\"三日后。\"赵贞意味深长地补充,\"太子还说,希望叶大人'轻装简从'。\"
送走赵贞,叶明立刻召集心腹。铁手先生伤势未愈,却执意参加;阿兰泰祭司带着白鹿部最精锐的弓箭手守在门外;连一向稳重的陈瑜都急得在屋里直转圈。
\"这是调虎离山。\"铁手先生一针见血,\"大人一走,安阳必乱。\"
叶明何尝不明白?但他更清楚,抗命不遵只会给王琼剿灭安阳的借口。
\"其其格,\"他突然问道,\"学堂的孩子们,还戴着那些铜钱吗?\"
孩子点点头,从领口掏出那枚青铜片铸成的钥匙碎片:\"天天戴着呢!大家都说这是护身符。\"
叶明露出连日来第一个笑容:\"好。陈瑜,你去准备行装——多带些安阳的特产,尤其是新水车的图样。\"
\"大人真要进京?\"陈瑜急得直搓手。
\"进,当然要进。\"叶明目光炯炯,\"不过在这之前,咱们得给安阳加把锁。\"
当夜,府衙地窖灯火通明。叶明、铁手先生和阿兰泰祭司三人,在玄武闸的控制台前忙碌到东方泛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