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漕海浪涛(1 / 2)

次日叶明入宫面圣,禀报军饷失踪案。

皇帝听后沉默良久:"叶爱卿,朕给你道密旨。"

他取出一块金龙令牌,"彻查军饷下落,遇阻者可先斩后奏!"

出宫时,顾慎早已等候多时:"可是为军饷案烦恼?我这儿有个线索。"

他递过份船运记录,"这批'瓷器'每月十五从天津卫发船,目的地都是松江府。"

叶明注意到承运商是"福远号",东家姓汪——正是赵御史的妹夫!

"好个赵御史。"叶明冷笑,"表面查案,暗地转移赃银。"

两人决定分头行动:顾慎去天津卫扣船,叶明则盯紧赵府。

三日后的深夜,赵府侧门悄悄驶出几辆粪车。叶明带人拦截,粪桶里竟装满银锭!

赵御史被连夜押入诏狱。审讯中他交代出更惊人的内幕:江南确有私兵,首领竟是杨首辅的嫡孙杨继业!

"杨继业在海外荒岛训练水师,欲勾结倭寇反攻大陆!"顾慎拿着口供来找叶明,"必须尽快截获那批军火!"

叶明却盯着海运图:"不对。若为反攻,该囤积粮草而非火器。你看这里——"

他指着船只停靠点,"都在市舶司附近,像是要...交易?"

两人猛然醒悟:杨继业根本不想反攻,而是要将军火卖给倭寇!

事态紧急,叶明连夜求见皇帝。

五日后,圣旨下:任叶明为钦差大臣,总领江南剿匪事;顾慎为副将,率北境水师协剿。

离京前夜,叶明独自在驿馆整理行装。烛火摇曳中,他忽然发现周县令带来的账册有处蹊跷——某些页码的墨迹深浅不一。

用温水轻轻擦拭,浅色字迹渐渐显现:竟然是倭寇购买军火的清单!最后一行写着"七月十五,钱塘江口,铁甲船三艘"。

今日已是七月初三。

叶明推窗望去,夜空星河低垂。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叶明与顾慎的官船在运河上全速前进。

十二名桨手喊着号子,轮番操纵着新安装的脚踏式明轮——这是叶明根据水力翻车改良的,速度比传统划桨快了三成。

"照这个速度,五日可抵杭州。"顾慎查看着海图,"但倭寇的铁甲船不好对付。北境水师最大的战船也只有八百料,对方却是两千料的大舰。"

叶明正在调试个奇怪的装置:用铜管连接的望远镜与量角器。"铁甲虽坚,必有弱点。其其格,前日让你问的事如何了?"

其其格递上份清单:"问过老船工了。倭寇大船转弯笨重,全仗顺风。若遇逆风,需用小船拖拽。"

"所以关键在风向。"叶明调整着铜管角度,"顾兄,水师可有快船?"

"有八艘蜈蚣快艇,每艘载二十人。"顾慎突然明白过来,"你要火攻?"

"不止。"叶明画出个奇怪的帆具,"若用斜帆吃侧风,快艇可逆风而行。再备些石灰包,专打对方了望台——倭寇惯用单眼望远镜,石灰入目即盲。"

二人正商议着,周县令乘快舟追来,肩伤未愈却满脸兴奋:"查清了!杨继业藏在舟山群岛的双屿港,假扮海盗头目。但他每月十五必到普陀山拜佛!"

叶明立即改变计划:"不必硬闯铁甲船,擒贼先擒王!"

七月十四,普陀山细雨蒙蒙。

叶明扮作香客,观察着寺院布局。其其格突然扯他衣袖:"大人看!那和尚的靴子!"

偏殿有个中年僧人,虽穿着海青,脚下却是倭式分趾靴。更可疑的是,他腕间露出截刺青——正是杨家族徽!

"果然来了。"叶明发出暗号。香客中立刻有数十人缓缓合围。

不料变故突生!一群倭寇打扮的人突然冲进寺院,直扑杨继业!为首者操着关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