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剑踏入了门户。
瞬间,他感觉自己被撕成了无数碎片,每个碎片都经历着不同的现实。
他看到了无数个宇宙在眼前诞生又毁灭;他感受到了所有存在的痛苦与喜悦同时涌入心灵;他理解了万物的本质,却又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理解;他成为了一切,却又什么都不是。
这种感觉持续了一瞬间,也持续了永恒。
当小剑重新凝聚意识时,他发现自己站在一片完全的虚空中。
但这不是虚空维度的虚空,而是真正的“什么都没有”——没有光,没有暗,没有空间,没有时间,甚至没有“没有”这个概念本身。
第一个试炼开始了。
直面虚无。
小剑试着用理解之力感知周围的环境,但理解之力无法找到任何可以理解的对象。
这里什么都没有。
真的什么都没有。
连“什么都没有”这个状态都不存在。
小剑开始感到恐慌。在这样一个地方,他无法确认自己是否还存在。他看不到自己的身体,感受不到自己的思想,甚至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还有意识。
也许,他已经消失了,只是不知道而已?
这个想法让小剑更加恐慌。
但随即,他想起了剑一的话——“接受无知,也是一种智慧。”
小剑停止了挣扎,停止了思考,停止了所有的努力。
他让自己完全放松,融入这片虚无之中。
渐渐地,一个奇妙的感觉出现了——
当他停止寻找“存在”的证据时,他反而感受到了存在本身。
不是通过感官,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一种纯粹的“自我意识”。
“我在思考'我是否存在',这个思考本身就证明了我的存在。”
笛卡尔的名言在小剑心中响起:“我思故我在。”
但小剑很快意识到,这个答案还不够深刻。
“我思故我在”只是证明了思考者的存在,但没有回答“为什么要存在”这个问题。
在这片绝对的虚无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小剑沉思良久,突然顿悟——
存在不需要意义。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就像原初虚无不需要理由就可以存在一样,任何存在都不需要外部赋予的意义。
存在的意义,来自存在本身的选择。
当小剑理解了这一点,虚无开始发生变化。
一个微小的光点在虚无中出现。那是小剑的意识具现化,也是存在在虚无中的第一个印记。
光点开始扩散,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小剑重新获得了身体,重新感受到了时间的流动。
第一个试炼,通过。
但紧接着,空间开始剧烈震动。
无数个可能性同时涌现——
这个空间可能是圆的,也可能是方的;可能是红色的,也可能是蓝色的;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可能稳定,也可能崩溃。
所有的可能性同时发生,空间在无数种状态之间疯狂切换。
第二个试炼开始了。
拥抱混沌。
小剑感觉自己的意识也开始分裂——
一个小剑在欢笑,另一个小剑在哭泣;一个小剑充满信心,另一个小剑陷入绝望;一个小剑记得所有的经历,另一个小剑忘记了一切。
无数个“自我”同时存在,每个都声称自己是真正的小剑。
哪个才是真正的我?
小剑再次感到迷失。
但这次,他想起了旋律的话——“保持你内心的和谐。”
和谐不是消除差异,而是让差异共存。
小剑不再试图确定哪个“自我”是真正的,而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