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到达阿拉斯加(2 / 3)

亚历山大四世 季敏杰 3417 字 1个月前

仔细观察发现海獭是一种活跃、好动、喜欢群居的动物,常常会组成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的群体一起在海岸线附近嬉闹、觅食,这对于猎人来说是狩猎的好时机,但海獭的嗅觉极为灵敏,能迎风嗅到8千米外的野兽和人类身上的气味,然后在危险来临之前就跑掉。

因此,为了避免海獭群跑掉,猎手们会仔细探查海岸线,寻找在岸边休息的海獭群落,然后从下风口接近海獭群,当靠的很近很近时,再突然跳起来,在海獭尚未反应过来之时,用简陋的武器,如棍棒、长矛(枪头为骨制或贝壳制)等杀死它们。

除了在岸上捕杀海獭外,阿留申群岛上的土着猎手们还发现,在海上也能较为轻松地猎杀海獭。这是因为海獭除了喜欢在岸上活动外,它们也很喜欢在海岸线附近的海藻区生活,甚至在大多数时间里,海獭都是睡在海藻上过夜。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海獭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大概仅次于海豚和黑猩猩,与鸟类中的乌鸦相当,大概有人类3-7岁的智商,3岁是基于基础认知能力评估,7岁的结论则是侧重工具使用等复杂行为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海獭使用工具(如用石头敲开贝壳)的行为确实展现了较高智能,这与灵长类动物的初级工具使用能力相似。为了防止自己睡着之后被海浪推到危险的远海或是岸边的礁石区,海獭会特意寻找海藻丛生的地方,然后通过不断打滚的方式把海藻缠绕在身上或是四肢抱紧海藻,让其发挥绳索的作用,把自己牢牢“系”在海面上,以防止在睡觉时被海浪冲走或沉入海底溺死。

在了解了海獭这一习性后的猎手们,一旦发现海獭聚集睡觉的海藻区,他们就会很小心地划着一种名为“拜达卡(baidarkas)”的小艇接近熟睡后的海獭,然后用长矛将其刺死,那些被海藻牢牢缠住的海獭根本躲避不及,很容易就会成为枪下亡魂。

拜达卡是指当地土着人常用的一种小艇,一般能坐一到三个人,其长3-6米,宽度不足60厘米,用树枝做框架,外表覆盖海豹皮,并涂抹有油脂防漏。这种小艇普通人很难掌控,在水面上很容易就会翻船,但在阿留申群岛的土着猎人手里,拜达卡却是最好的海上交通工具,非常快速灵活!因此人们将阿留申猎人称之为“世界尽头的水手”。

驾驶这种小艇的猎手们可以轻松出入很多海况危险的区域狩猎海獭,即使是最机警的海獭也躲不过拜达卡的追击!虽然海獭群一般在睡觉时,会留有几只海獭轮流放哨,让其发现有危险靠近时,用尾巴拍打水面,发信号让其它海獭赶紧潜水逃跑,不过这招也就在对付其它捕食者时效果还不错,可一旦碰到人类猎手后就失去了作用。

因为,土着猎手发现海獭潜入海里后,会组织多艘小艇在海面上形成包围圈,然后耐心等待海獭浮出水面呼吸空气,再瞬时将其刺死在海水中。有时候,为了避免海獭逃跑,有条件的阿留申土着猎手们还会在海里四面张网,然后不断追赶、拍击水面,将惊慌失措的海獭赶进网子里。

除此以外,针对海獭好奇和群体生活的习性,土着猎人们会找一块与成年海獭差不多大的木块,然后将其削成海獭的形状,也不需要雕的多像,有头有尾就行,然后涂上黑色染料或是用炭火烤黑,这样一个“假海獭”就制作完成了。一些比较讲究的假海獭还会蒙上海獭皮,然后涂抹带有海獭气味的尿液,来刺激、吸引其它海獭。当要开始狩猎时,猎手们会将制作的假海獭扔到合适的埋伏地点,然后等待好奇心重的海獭过来探查时再乘机将其刺死,或是引诱下潜的海獭上浮。

由于海獭的稀缺性和难以捕捉,后世的海獭皮的珍贵程度和价格都远超貂皮。海獭皮毛质地极为密集,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上有高达16万根毛发,是世界上最密最厚的毛皮,连生活在极低的北极熊皮和貂皮都有所不如。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