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 回头再见招拆招(1 / 2)

用户是很现实的,如果一个新型模式的出现,真的便利了大家,用户自然会被吸引来。

选择更方便于自己的模式,而抛弃老旧的模式。

网购就是从传统商铺手里抢生意。

要想比传统购物更有优势,不仅仅是提供,大家买不到的产品。

如果只是定位于,网购能买到大家买不到的产品,市场前景就会大打折扣。

换句话说,在网上能买到传统商铺买不到的产品,这个噱头,不足以吸引更多的用户。

其核心的竞争力则是“便利”。

就是既能买到想要的东西,还要在短时间内收到货物,同时,价格还要比传统商铺有优势。

单看其中一个条件,好似不难实现,可要将这些条件集中在一起实现,那难度是登天级的。

既需要商户让利,又需要背后庞大的物流系统支持,同时还需要高质量的平台服务......

这对于一个刚起步还处于探索阶段的公司来说,无异于是炼狱级的挑战。

佐斯并非没想到这些背后的困难。

但创业者,之所以敢于为旁人不能为之事,就是有一股拼劲,明知山有釜偏向釜山行,不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现在这些更深层次客观存在的困难,他们作为创业公司,很难完美解决。

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个错误。

做大事最重要的一步,是“做”。

先做出一个烂摊子出来,再缝缝补补,就跟过日子一样。

要考虑这,考虑那,什么都考虑,很快就把自己给吓退了。

后世好多小年轻,就是考虑的太多,结婚都不敢结了,觉得自己养自己都费劲,更别说养一个家庭了,至于生孩子,那更是不敢想。

老一辈的人,为什么明明比后世穷的多,他们敢生?

动辄就生十个八个的,怎么养?

他们压根就没考虑怎么养,先生了再说,剩下的,就看哪个小孩命硬,能活下去吧。

老一辈常把“儿孙自有儿孙福”挂在嘴边,那纯是给自己生孩子时,没考虑怎么养孩子,找个说辞。

或者说,他们都不具备去思考的能力,稀里糊涂地过。

一旦考虑的多了,他们早被困难给吓退了。

生育率的问题,跟经济没多大关系,反倒越穷越敢生。

看看全球生育率高的国家,几乎都是贫穷落后的国家。

这些国家的受教育程度低,尤其是女性的受教育程度。

而那些福利好的国家,基本上都是义务教育,全民受教育程度都很高。

接受了教育,才会去思考更多的东西,怎么养孩子,怎么面对眼前以及未来的困难,几乎是最基本的思考能力。

更深层次地,许多人会探讨生命的真谛。

后世的年轻人,不敢生孩子,就是在心里说服不了自己。

自己的人生都过得一团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生了个孩子,既不能给他提供好的生活,也不能提供好的教育,难道将孩子生下来,只是为了继承自己的贫穷和焦虑嘛?

如果这样,不生才是善良。

最主要的是,作为掌握着生育主动权的女性,当她们接受了高等教育,拥有了很强的自主意识,并获得了经济主动权之后,她们很难被说服,“养儿防老”、“成家立业”等等老一套几乎经不起推敲且早已不适用现代社会的说词。

既然说服不了自己,她们怎么可能会对结婚、生孩子有积极性?

而且,无论是结婚,还是生孩子,都是纯“输出”型,几乎不可能得到对等的回报。

过去几千年,之所以能维持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模式,一个是没多少人提出过质疑,别人都这么干,他们也这么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