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知可是关将军当面?”
关羽微微颔首,声如洪钟:“正是!”
兵卒闻言,脸上霎时堆起敬畏,又深揖一礼:“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关将军与诸位快请入关,驿站已备下茶水,容小人引路!”
关羽点头应下,一行人随着兵卒往关内走去。穿过拱门时,杨再兴抬头望了眼门楣上的题字,笑道:“这‘飞仙关’三字,笔力倒有几分风骨,想来当年题字之人也非寻常之辈。”
李彦闻言,冷哼了一声:“不过是故弄玄虚的噱头罢了。此关地势险要,早年原是兵家必争之地,至于仙人……还真不知何时来过!”
话音刚落,杨再兴眼里顿时泛起兴味:“哦?李伯既如此说,莫非知晓这关名的来历渊源?”
张飞在旁粗声打断:“振武,管他有没有仙人,有好酒便成!老李你也别总扫人兴,咱还是先琢磨琢磨待会儿去哪儿打酒喝吧!”
兵卒在前头听着,忍不住回头笑道:“诸位将军有所不知,这飞仙关的名字,倒真与‘仙’字有些渊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相传百年前,有位云游的道长在此关修行,一夜忽有霞光自关顶亮起,次日便不见道长踪迹,只在崖边留下一双草鞋。百姓都说他是得道飞升了,这关便得名‘飞仙’。不过这位李老将军说得也在理,早年这里确是战场。
至于……饮酒,关内‘醉仙楼’的米酒最是地道,卤味也做得入味,不少过往客商都爱去那儿歇脚……”
杨再兴听得饶有兴致,忙打断道:“哦?竟还有这等事?不知那位道长可有名号流传?”
兵卒挠了挠头:“年代久远,倒没人说得清了。只知他常穿件洗得发白的道袍,见了谁都乐呵呵的,还常给山民们瞧些头疼脑热的小病。”
李彦撇了撇嘴道:“无非是些乡野传说,当不得真!”
张飞早已按捺不住,拍着兵卒的肩膀道:“管他是仙是道,先带咱找那醉仙楼!若酒好,俺便信了这飞仙的说法!”
兵卒被他拍得一个趔趄,忙笑道:“将军放心,醉仙楼就在驿站前街,过了这巷口便是。”说话间,已引着众人到了驿站门口。
此时,驿丞早已闻讯候在门口,见众人到了,忙指挥着驿卒牵马卸鞍,又引着众人往正厅去:“诸位将军一路辛苦,快请进厅里歇息,小人已备下了凉茶与点心。”
这驿站是个两进的院落,院里栽着几棵老槐树,枝叶繁茂,投下大片荫凉,倒比外头清爽许多。
众人刚在厅内坐下,喝了半盏茶,张飞便已按捺不住,扯着嗓子道:“二哥,这驿站的茶哪有酒解乏?咱不如去那兵卒说的‘醉仙楼’喝上两杯?”
关羽本想先清点行装,见他急得抓耳挠腮,无奈摇头:“也罢,速去速回。”说罢,他转头对随行士卒吩咐道,“汝等在此照看物资,切莫懈怠。”
二十余名士卒齐声应诺,杨再兴与李彦起身笑道:“既如此,我等不如同去?”
关羽闻言微微颔首,脸上漾开几分温和笑意:“好!那便同往,也正好借此歇歇脚。翼德,只是……我等须先说好,绝不可贪杯误事,浅尝即止便好。”说罢,他整了整衣襟,率先迈步向前。
张飞早已按捺不住,闻言“啪”地一拍大腿,咧嘴大笑:“二哥说的是!这才像样嘛,人多热闹,喝起酒来才更有滋味!”
说着,他大步跟上关羽,还不忘回头朝杨再兴与李彦招手:“老李、振武,走快些!去晚了,好酒可就被旁人抢光啦!”
四人刚出驿站,行至前街,便见“醉仙楼”的幌子在风里摇得正欢。
众人刚上楼寻了处靠窗的位置坐下,小二已颠颠地跑过来,满脸堆笑:“客官要点些什么?小店的米酒可是本地一绝,刚出锅的卤肉最是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