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说项的事,不知……”
他话说到一半,眼角余光瞥见躲在殿外的身影,猛地提高声音:“念武!你来得正好!”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念武提着裙摆从回廊快步走来,淡紫色衣裙上绣着的缠枝莲在日光下若隐若现。
她刚跨进殿门,便觉空气中浮动着一丝说不出的微妙。敛衽行礼时,指尖都比往日拘谨了几分,声音更是磕磕绊绊:“念武……不,女儿拜见义……爹爹……义父!”
话一出口,连她自己都觉窘迫:面前这两位长辈,一位是昨日才磕过头认下的义父,另一位却是大王的义父,论情理该同大王一般称“义父”,可此刻两人并肩而立,倒让她一时不知该如何称呼才妥当了。
孙绍见状,忙拉过她的手,掌心的温度让念武微微一颤。他转向杨再兴二人,语气里带着恳求:“义父,岳丈,我与念武……”
诸葛亮蓦地笑了,羽扇轻点桌面:“公礼这是怕我等忘了?实不相瞒,我二人今日入宫,一来是送粮草与军械清单,二来便是为你与念武的婚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闻言,念武猛地抬头,眼中闪过惊喜,随即又低下头去,耳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孙绍更是喜不自胜,拉着念武便要下拜:“多谢岳丈、义父成全!”
“快起来吧。”杨再兴伸手虚扶,“你二人本就情投意合,我等不过是顺水推舟。事不宜迟,这便去见王太后吧。”
王太后大乔的寝宫“长乐殿”外,几株合欢树正开得热闹,粉白色的花丝垂落如流苏。内侍进去通禀时,大乔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绣并蒂莲,银线在素色缎面上穿梭,针脚密得好似春雨织成的细网。
听到通禀,她忙放下绣绷,起身时裙摆扫过榻边的青瓷瓶,瓶中插着的晚香玉轻轻晃动,洒下几滴露水。
“快请他们进来。”大乔理了理衣襟上的珍珠络子,语气里难掩笑意。自孙绍重掌江东,她便极少过问政事,唯独到了儿子婚事上,才又显出几分当家做主的模样。
杨再兴与诸葛亮带着孙绍、念武进殿时,大乔正站在殿中相迎。她先对着二人福了一礼,鬓边的赤金步摇随着动作轻轻摇曳:“见过大将军,诸葛司徒。”
待直起身,目光落在杨再兴身上时,神色忽然郑重起来,再次深深一拜:“大将军,当年若不是您出手相救,我与绍儿怕是早已成了孙权刀下冤魂。”
“前些年,又蒙您率大军相助,助我儿夺回江东基业,手刃仇人,此等大恩,我母子二人便是粉身碎骨,也难报万一。”
孙绍见状,忙上前一步,与母亲并肩而立,深深躬身:“义父的恩情,绍儿永世不忘。”
杨再兴忙伸手扶住二人,掌心触到大乔微凉的指尖:“王太后快别这样。当年出手,我不过是看不惯孙权行径,换作任何有血性的人,都会那般做的。”
“至于帮绍儿夺回基业,我多少亦是存了些私心的。一来他是我义子,我这个做义父的,哪有看着他受委屈的道理;二来,孙刘联盟本该同心协力,扶持公礼,也是为了让两家联盟能真正稳固下来。”
他看着孙绍,眼中带着赞许:“如今公礼率二十一郡归汉,功在社稷,倒是我该谢你母子信任才是。”
(这里的二十一郡,指的是九江郡、庐江郡部分,丹阳郡、会稽郡、建安郡、吴郡、豫章郡、庐陵郡、庐陵南部都尉,以及交州7郡,广州4郡,还有先前拿下的广陵郡。)
大乔望着他诚恳的眼神,眼圈微微发红,正要再说些什么,孙绍忙打圆场:“母后,义父与司徒来前,已与我在赤乌殿中畅聊了半晌,眼下怕是累了,还是快请他们坐下饮茶吧。”
“你看我,光顾着说话了。”大乔这才回过神,忙引着众人往客座走去,“快坐,快坐。来人,上最好的茶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