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账簿!(2 / 3)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kk妹 1442 字 2024-10-31

“此乃抄家所得账簿,请陛下御览。”

魏进忠高举账簿,毕恭毕敬。

账簿呈上,朱由校翻阅之下,眉宇间掠过一抹惊异。

王安家财,竟有五万两之巨;魏朝更甚,十六万两;而王文,身为御用监管,竟私藏三十七万两之多。

总计白银,高达两百七十三万两,触目惊心。

望着账簿上的累累数字,朱由校怒不可遏,心中暗忖:腐败之源,往往自上而始。

太监机构之贪腐,犹如船顶穿孔,与文官体系之漏水相呼应,大明之舟,岂能不沉?

“朕实难忍此等贪腐之风!”

良久,朱由校掷下账簿,目光如炬,扫视刘时敏与魏进忠。

“你,可曾染指?”

“奴婢誓死不敢!”魏进忠磕头如捣蒜,急表清白。

“甚好。尔等若能尽忠职守,朕必厚赏之;反之,若贪赃枉法,朕必严惩不贷!”

言罢,朱由校又唤魏进忠:“魏进忠。”

“奴婢在。”

“朕知你忠心耿耿。你入宫后改李姓,母后复赐魏姓。

今日,朕赐你新名——忠贤。”

“奴婢魏忠贤,叩谢皇恩浩荡!”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

得皇帝赐名者寥寥,更遑论“忠贤”二字,非等闲之辈所能承受。

连刘时敏亦不禁侧目,探寻魏忠贤之特别之处。

“既是朕之忠贤,朕必不吝赏赐。”

朱由校把玩扳指,语带深意,“去内帑取两千两银子,赏与你办案时之缇骑、东厂番子,告诉他们,只要尽心竭力,朕绝不吝啬奖赏。”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奴婢再谢皇恩!”

“退下吧,替朕守好这京城。”

“遵旨。谢陛下!”

魏忠贤起身,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深知此番不仅得名,更得信任,前途无量。

“欲马疾行,又欲其不食草,实乃妄想。”朱由校轻叹,复又提笔,心中已有了新的筹谋。

……

九月初九晨曦初破,朱由校正与将士共膳,气氛融融。

“皇爷,北红门外,十几名官员长跪不起,已有二人晕厥。”魏忠贤风风火火闯入,饭碗未及置,急报此状。

他自刘时敏手中接过监管之责,愁眉不展:“锦衣卫束手无策,特来请皇爷示下。”

“晕厥?”

朱由校轻语,随即将碗赠予一旁满眼感激、谄媚相迎的士卒,“此碗赏你,以资鼓励。”

士卒受宠若惊,磕头谢恩。

朱由校起身,步向旧衙,吩咐道:“遣人将晕厥者送往太医院救治,醒后继续跪候。”

魏忠贤领命,面色微变,匆匆离去。

途中偶遇徐光启,朱由校忆起其练兵艰辛,不禁询问资助之事。

徐光启迟疑,恐涉违禁。朱由校宽慰:“我大明不乏忠义之士,当赏。”

徐光启释怀,呈上账簿。

朱由校翻阅,见徐光启自掏腰包六千两,毅然决定:“刘时敏,从内帑拨万两予徐爱卿。”

徐光启惶恐推辞,朱由校情深意重:“卿为大明毁家纡难,朕岂能薄待?”

徐光启感激涕零,领旨而去。

回到旧衙,朱由校审视资助名单,心中五味杂陈。

明末虽多奸佞,亦不乏忠贞之士,如阎应元、郑成功等,其丹心可鉴。

而洪承畴、朱大典等人,则复杂多面,令人唏嘘。

念及朱大典,朱由校慨叹其晚年壮举,随即下令:“派锦衣卫,邀此三位义商至南海子,朕欲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