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犒赏!(2 / 5)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kk妹 2889 字 2024-10-31

制,未敢妄言。

而在景阳宫,万历遗妃刘、李二人,虽已花甲之年,仍精神矍铄,边做针线边议论新后之事。

刘太妃好奇新后姿色,李太妃则笑言,皇上心意所至,何须拘泥于礼法。

两妃相视一笑,尽显岁月静好。

"且论礼法森严,妹妹岂能与吾共织此女红之乐?"

"诚然,诚然。"

李太妃一语既出,刘太妃眸中掠过一抹怯意。

李太妃膝下三花争艳,反观刘太妃,却无子嗣可依。

若依太祖朱元璋所立之礼,刘太妃早应随神宗而去,殉节之规。

然,此令相传为明英宗所废,实则疑为宪宗暗度陈仓,事后方为父皇增光。

何出此言?

皆因明代宗驾崩后,其宠妃唐贵妃竟遭朱祁镇之迫,无奈殉葬,人间悲剧也。

"再者,徐皇后身为勋贵之后,自是比我们这些凡尘女子多了几分通达与智慧。"

李太妃轻置茶盏,深邃目光审视着不请自来的刘太妃,心中暗忖:此媪亦非省油之灯。

神宗选妃,原拟三人,终得王皇后喜姐、杨宜妃与刘太妃共入宫闱。

岁月流转,前二者已逝,唯刘太妃独存,辈分尊崇,似有干政之心,李太妃岂能不察?

李太妃眼神游移,复又执针绣鞋,为外孙朱允贞添一份温情。

后宫风云,朱由校置身事外,漠不关心。乾清宫内,他面色微妙,观徐婉儿安抚那委屈至极的小萝莉,心中暗自喟叹:世间竟有此等买一赠一之奇事。

话分两头,徐慧儿虽为陪嫁,却未列皇后之位,圣旨赫赫,岂容儿戏?

昨夜宴后,她独守乾清,无缘安排妹妹事宜。姐妹共侍,实乃荒谬。

然,徐慧儿非池中物,宫中众人自是不敢怠慢。

无品无级,徐慧儿只得暂居偏殿,一夜守候,委屈难言。

幸得皇后归来,诉苦得解。

"是朕之过也。"

朱由校轻抚徐慧儿脸颊,温柔以对。

见佳人泪眼婆娑,他心生愧疚,仿佛犯罪般沉重。

十三岁豆蔻年华,本应承欢膝下,却因己之故,踏入深宫。

"传旨,晋封慧儿为顺妃。"

刘时敏领命而去,筹备事宜。

"臣妾代妹叩谢圣恩。"

徐婉儿感激涕零,徐慧儿亦如梦初醒,糯声致谢。

"秀儿,取本宫金宝来。"

徐婉儿未再多言,转而吩咐女官。

朱由校怀抱小萝莉,笑意盈盈,心中赞许:此女非池中之物,深知皇后金宝之重,乃身份与权力之象征。

皇后无金宝,何以立威?

万历年间,两宫大火,王皇后金宝化为灰烬。

神宗欲重铸,却遭户部阻挠,直至国本之争尘埃落定,方得解决。

而今,徐婉儿此举,无疑彰显其智慧与远见。

福王朱常洵赴洛阳就藩之际,按皇家规制,王皇后需赐福王妃戒谕,寓含皇家绵延之望,并钤以皇后之宝印。

岂料,神宗皇帝却轻率以梨木雕成赝品应急,实乃对皇后威严之莫大轻慢。

及至万历末年,王皇后仙逝,其皇后之宝仍未得正名,仍旧是那梨木之伪,使她成为大明史上独一位未被废黜,却长达二十四年无皇后金宝之尊的皇后,命运多舛,令人唏嘘。

且说朱由校怀抱徐慧儿,于太监挥毫写诏之时,忽转首对徐婉儿言道:“带上所需,随朕迁居西苑。”

婉儿闻言,愕然问道:“陛下,此举恐非礼制所宜?”

正值其欲以金宝用印之际,此情此景,更显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