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开业。(2 / 5)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kk妹 2777 字 2024-10-31

。”

他淡淡一语,小厮应声,随即令下。

霎时间,鞭炮齐响,锣鼓喧天,红色马车如潮水般涌出,马蹄声声,响彻京城。

惠通之后,红车连绵,兴旺之名,不胫而走。

英国公张维贤府邸内,休沐在家的他,身着便服,立于华车前,目光深邃,似已预见京城风云之变。

"老爷,此行非去不可吗?"

管家在张维贤耳畔,犹疑中带着几分恳切。

"御旨所建之银号,我岂能缺席?"

张维贤轻叹,摇了摇头,尽显无奈。

"更兼宝泉局兑银之途已断,家中银两若要化零为整,唯有依仗彼等。"

他续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今日他们扬帆起航,我亲往助阵,亦是结下善因之举。"

此时,京城之内,此等对话宛如涟漪,波及勋爵府邸与商贾之门。

皇帝银号之设立,既有人趋之若鹜,亦不乏暗流涌动之反对声浪。

然毕自严新官上任,风头正劲,银号之事,暂且退居幕后。

时至午时三刻,一辆标识鲜明的马车悄然停驻于兴旺银号前,刘正阳见状,疾步而出,满面春风相迎。

待英国公由仆从搀扶下车,二人寒暄间,礼数周全。

"英国公大驾光临,刘某有失远迎。"

"刘掌柜客气了。"

张维贤回礼之余,挥手示意随从卸下马车上的箱笼,直言不讳:"白银五万两,悉数存入兴旺。"

刘正阳闻言,拱手致谢,笑容可掬:"英国公惠顾,银号蓬荜生辉。银两在此,稳如泰山,随取随用,绝无二话。"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话锋一转,又道:"鉴于英国公乃今日首客,刘某斗胆做主,额外兑换五千银币,以备不时之需,即刻装箱以待。"

"刘掌柜如此周到,张某感激不尽。"

张维贤笑语盈盈,二人此番街头对话,实则心照不宣,意在向外界传递明确信号。

银号初张,揽客存银,自当以利诱人。

刘正阳不惜成本,抛出银币诱饵,效果立竿见影。

英国公之后,京城勋贵接踵而至,存银数额不谋而合,皆止于五万两,尽显众人精明。

皇帝虽遣宦官遍告,言明非为敛财,然众人心中自有计较,既给皇家颜面,又防财货有失,故有此默契之举。

随着人潮涌动,兴旺银号门庭若市,业务繁忙。

宾客离去时,皆携银币满载而归,一时间,京城内流传佳话:兴旺存银,银币相赠,双赢之道也。

随着此讯风传京城,商贾如云,纷至沓来于兴旺银号,竞相探询银币兑换之事。

夜幕低垂,银号闭户,后庭之内,喧嚣四起。

“此子愚钝,算盘如谜,何堪账房重任?逐之门外!”

“速增账房人手,此处捉襟见肘矣!”

“错漏频出,速遣精算之士,重核无误!”

“今日首战,账目务求明若秋水,不得丝毫懈怠!”

“谁敢玩忽职守,铸成大错,必严惩不贷!”

后院之中,掌柜们声如洪钟,账房们指尖翻飞,算盘声声急。

“对账须臾不缓,夜封箱前,规矩勿忘,演练千遍,岂可遗忘!”

“现银封条严丝合缝,押运已候,刻不容缓!”

“新币入库,手脚干净,否则严惩无赦!”

“账目速呈,核毕方案。”

后堂之内,众人皆忙碌如蚁,无一闲暇。

分科执事,更是呼喝连连,声震屋瓦。

刘正阳汗流浃背,手不释卷,对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