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看着族谱点名砍头(2 / 4)

……年……” 三个字,如同从九幽寒泉中捞出的冰锥,从他齿缝间缓缓挤出。

声音低沉沙哑,听不出丝毫喜怒,只有一片能将灵魂都冻结的死寂寒冷。

“黄巢”想了一下台词,神色冰冷的淡淡说道:“五年前那个冰冷的雨夜,老子跪在崔府门外泥泞中,卑微如虫豸……那个同样寒微、却被你们崔府家丁活活鞭笞至死的好友李二郎,临死前不甘的眼神老子至今还记着……还有柳家庄那冲天大火里,绝望的哭嚎和皮肉焦糊的恶臭……”

“黄巢”说着自己也弄不懂是什么意思什么事情的台词,但却涌出滚烫的、名为复仇的毒血。

“大……大王!!!”

一个苍老、嘶哑,却竭力维持着最后一丝世家体面与尊严的声音,如同濒死野兽的哀鸣,骤然从人群深处响起,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死寂。

仿佛被无形的利斧劈开,密集的人群如同受惊的羊群,带着无法抑制的恐惧,畏缩地、踉跄地朝两边分开,让出一条狭窄而屈辱的通道。

一个须发皆白、身着象征一品高官尊荣的紫锦深衣的老者,在两名同样面无人色、双腿发软的中年子弟几乎是“架”着的搀扶下,颤巍巍地、一步三晃地向前挪了几步。

每一步都仿佛耗尽了他毕生的力气。

正是崔氏当代族长,执掌清河崔氏权柄数十载的崔永年。

他那张保养得宜、曾经只需一个眼神就能让无数官员噤若寒蝉的脸庞,此刻每一道精心修饰的皱纹都因极致的恐惧而扭曲、塌陷,灰败得如同刚从墓穴中挖出的枯骨。

浑浊的老眼,瞳孔因惊骇而放大,死死地、一瞬不瞬地钉在“黄巢”手中那卷象征着崔氏千年命脉的绸布上,仿佛那是勾魂索命的无常帖。

他努力挺直那早已被岁月和享乐压弯的佝偻脊背,试图找回一丝族长的威仪,然而深衣下的身体却筛糠般抖动着,连带着声音都抖得不成样子:“大……大王明鉴啊!清……清河崔氏,诗礼传家,世代……世代忠良,恪守……恪守圣人之道,从未……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啊!定是……定是有奸人构陷……”

他的辩解苍白无力,在满院的血腥气和“黄巢”那冰冷的注视下,显得如此可笑。

“从未?”

“黄巢”猛地打断他,眼皮都没抬一下,目光依旧黏在族谱上,仿佛在欣赏一件稀世珍宝,嘴角却勾起一抹扭曲到极致的笑意,那笑意里没有一丝温度,只有纯粹的、淬了毒的嘲讽。

“崔老,”他慢悠悠地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盖过了风声火声,如同丧钟敲响在每个人心头,但实际上是绞尽脑汁的在想台词,“五年前,那个大雨瓢泼的寒夜,像条狗一样跪在你府外泥水里,只为求一纸举荐信的人,是我,黄巢!”

“那被你崔府如狼似虎的家丁,不问青红皂白,用浸了盐水的牛皮鞭活活抽死的寒门学子李二郎,他的冤魂,此刻怕不是正在你这雕梁画栋的府邸上空,瞪着眼睛看着你呢?还有……”

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味,又像是在积蓄更猛烈的风暴。

“三年前,你崔氏为了强占城南柳家庄那三百亩上好的水田,指使如狼似虎的家奴,一把火烧了整个庄子!”

“七十八条人命啊,崔老!男女老幼,连同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孩,统统烧成了焦炭!”

“那些蜷缩扭曲、面目全非的尸首,散发出的焦臭,可还能入得了您这‘诗礼传家’、满口仁义道德的尊贵之眼?”

崔永年彻底愣住了,浑浊的眼珠里闪过一丝茫然和本能地否认。

这些事情,他或许真的未曾亲自过问细节。

崔氏这棵参天大树,根系太庞杂,产业遍布天下,族人成千上万,依附的奴仆、门生、官吏更是多如牛毛。

每天,在崔氏这面煌煌大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