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洗完身体后,她泡起了脚。热水浸泡双脚,确实是非常惬意的体验。
“我们儿子的名字想好了吗?”陈雪茹笑眯眯地看着逗弄孩子的陆卫民问道。
陆卫民答道:“你觉得叫‘陆卫国’怎么样?”
陈雪茹说道:“这名字和你的名字只差一个字,很好听!不过,你不怕婧姐知道了会胡思乱想?”
“没事!就用这名字吧!现在这个时代,这种像是爱国、建国、建军、**、卫国之类的名字太多,我们儿子也不必例外!”陆卫民立刻做了决定。
“行!那就叫卫国吧!”陈雪茹对这个名字很满意,因为与她男人的名字只有一个字不同。
陆卫民在这里待了一个多小时后,才回家。陈雪茹抱着儿子送他到门口。
陆卫民亲了亲陈雪茹和儿子的脸颊,然后才离开。
** 。
自《射雕英雄传》在《红太阳日报》连载以来,反响热烈。这部作品迅速成为了 ** 最受欢迎的武侠小说,甚至超过了金庸在《大公报》连载的《书剑恩仇录》。这一成功也带动了《红太阳日报》的销量持续上涨,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跃升为 ** 销量排名前三的报纸,创下了报纸销量攀升速度的新纪录。
三剑楼随笔专栏办公室内,梁羽生正手握《红太阳日报》,兴致勃勃地追读《射雕英雄传》。读完当天的连载后,他毫不吝惜地赞叹道:
“《射雕英雄传》真是一部好小说!不过,为何我觉得文风如此熟悉?”说着,梁羽生瞥了一眼同在一个办公桌工作的金庸。
一旁的金庸也正在阅读《红太阳日报》,越读越觉得困惑,脸上的表情越发古怪。听到梁羽生的话后,他的眼睛一亮,转头看向梁羽生,激动地说:
“羽生,你也觉得《射雕英雄传》文风熟悉?再想想,它与哪部小说的风格相似?”
梁羽生听到金庸的话,想了想:“让我再好好想一想。”
他再次拿起报纸,边读边琢磨,试图回忆自己曾读过的那些小说,并进行对比。突然,梁羽生瞪大了眼睛,似乎想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连忙拿起旁边的《大公报》开始翻看,仔细对比,表情变得越来越惊讶。
看到梁羽生这副模样,金庸知道他肯定有所发现,忍不住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走到梁羽生身边。
果然,梁羽生正拿着他自己写的《书剑恩仇录》和署名“龙河”的《射雕英雄传》对比。
没过多久,梁羽生激动地说道:
“金庸,我发现《射雕英雄传》的文风与你的《书剑恩仇录》非常相似!这真是奇怪!金庸,你也应该注意到了吧?”
金庸点了点头:
“是的,我也发现了。《射雕英雄传》的文风和我的确实相似,但它的文笔更好一些,情节、节奏、布局、人物设定等方面也都比我写得好。
唉!
本来我还打算在《书剑恩仇录》连载完后,创作一部以南宋末年为背景的小说。”
没想到《射雕英雄传》竟是设定在南宋末年的背景下写的,如此出色的作品在前,我感到压力山大,不知是否应继续沿这条路创作!”
梁羽生听完金庸这番话后回应道:
“尽管《射雕英雄传》在竞争报纸《红太阳日报》连载,不可否认它确实精彩纷呈。阿庸,或许你应该另寻灵感。若再度创作南宋末年的武侠故事,难免被人与《射雕英雄传》做对比,一旦作品不如人意,对你本人及报社的影响恐怕不小。”
金庸点头赞同,“我也这样认为!或许确实需要换换思路。”
“真希望能与创作《射雕英雄传》的大师相逢,如果有机会将这位奇才招致我们《大公报》,共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