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订制》、《警察故事2013》等剧组都偃旗息鼓了,再加上豆瓣头衔制度给大家的信任感,这次质疑豆瓣不公平的风波,终究是慢慢过去了。
你说你电影再好,但是底下那么多看过你电影的人都给了你差评,你还能继续狡辩吗?
不得不说,陈旭这个头衔小制度,真的极大的调动了用户的积极性,也提升了豆瓣评分的权威性。
之前看过的没看过的鱼龙混杂,都发表了评论,但是不知道该信谁的。
现在有了头衔,信谁不信谁一清二楚了。
《逐梦演艺圈》坚持了不到一周,电影院几乎就没有排片了,即使有一场,也是凌晨半夜的时间。
要不然,其他时间给《逐梦演艺圈》就是浪费。
于是毕志飞没办法,带着不到110万的票房,灰溜溜的下映了。
但是嘴上却没输,之前嚷嚷着要把豆瓣和东日娱乐都告上法庭的动态,还在倔强的展示着他的不屈。
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更没人怕他,大家都拿他当小丑看了。
至于张晨和遇凯,这下彻底死了心,知道这次投资算是彻底失败了。
2000多万的资金,两部电影就赔光了,好在《李雷和韩梅梅》还能分红个几百万,不至于一无所有。
但是《逐梦演艺圈》,真是亏了个底掉啊。
怪不得都说拍电影是高风险行业呢,风险真是不一般的高啊。
张晨又想起了话剧圈的其他几部电影,好像都是赔钱的,心里总算是平衡了一些。
陈旭没有激烈反击,网上的舆论风潮也就没那么大,等到所有人偃旗息鼓的时候,股价又慢慢涨了回来。
这时候,之前觉得东日娱乐股价下跌,选择卖掉了股票的那些人,又开始在那后悔了。
这么多天以来,东日娱乐的股价总共下跌了10%左右。有些人急火火的刚卖掉,结果就看到东日娱乐又开始涨回去了。
于是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高买低卖,自己也太傻了吧。
早知道一直持有就好了,再观望观望嘛。
比如陈旭手里的华谊兄弟股票,《私人订制》上映前没有出手,结果到了现在一直下跌。
据说,都是《私人订制》口碑不好,和收购张国立公司闹出来的事情。
陈旭索性也不想了,一直拿着吧,反正肯定会涨起来的。
随着时间推移,《湄公河行动》的票房果然如陈旭想的一样,很有后劲。
上映半个月,票房来到了8.24亿,众人都惊掉了一地下巴。
就连这部电影的总顾问刘跃进都没想到,这部电影竟然这么受欢迎。
这可不是某个单位包场捧起来的票房,而是实打实的普通观众自己进场观看的。
因为两会到了13号才结束,在这个日子之前,不可能有公安机构敢包场看电影的。
别的不好说,有部分公安机关的同事已经去看了,拍的很好,很是动人心弦。
刘跃进也觉得,陈旭说的这个什么商业化很成功,没有因为商业因素,让这个电影变了味道。
更关键的是,上面的大领导也说了,这部电影不错,小陈同志很有能力。
于是马上有人和领导说了,陈旭说要把他公司的一半票房分红捐出来给公安机关。
大领导一愣,电影票房的知识他也懂,这部电影过10亿没问题,陈旭这捐一半,将近2个亿啊。
大领导点了点头,没说什么,只是在那条报道上多看了一会。
这件事后,都不用多说什么,一句“小陈同志”就算是给这件事情定了性了。
要知道,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被叫做同志的。
因此陈旭被刘跃进请过去的时候,见到了刘跃进很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