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怕引起怀疑,一周一往返都行,现在一个月跑一趟,只要想着要上路,我就各种拖延艰难,嘿嘿,现在好像感觉完全不同了,你们什么时候回去,我跟你们一起!”
也许是孤独,也许是不为人知的小心翼翼。
让卫东几乎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出现在了池世明的人生道路上。
这个年轻人升级版的千里迢迢卖腊肉,已经持续了两年。
就是在等待房地产政策的破冰。
结果全国最领先的江州房地产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就这么站在面前。
他焉能不拜。
全程站了近三小时都不累,娴熟的指点让卫东他们过海关,持有HK居留证的他直接分开走HK人免检通道。
让卫东他们还得接受严肃的皇家警察海关审核。
外事办的老高在排队时候还半提醒半无奈:“有同志在过关时候争论这是我们的地方怎么怎么,出国工作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让卫东这队人听了都觉得幸好没跟这种傻子杠精同路。
出来就已经是在HK九龙红磡体育馆背后。
当然除了让卫东,伙伴们都不知道这俩字有什么含义。
当初局里追星的小年轻,是敢趁着周末过来看演唱会的,后来又一起把这里鄙视嫌弃得要命。
谁能想到四十年会如此斗转星移的变化呢。
站在陡然繁华的街头,让卫东还是感慨万千了,只是没什么文采,只有一句卧槽吐出来。
感觉跟四十年后的HK印象都差不多,这会儿人家已经这么先进发达漂亮了,怪不得再过十年,全国人民也会拼命唱着我想要去HK呀。
那会儿谁能想到四十年后,随便哪个地级市都有这种风采,甚至更先进发达,这里却一直天翻地覆改变了。
和让卫东是感叹时空穿越,仿佛看到了熟悉的大都市风情不同。
其他小伙伴肯定全都是我伙呆的模样。
池世明胸口挂着那个包等在路边:“我去交货,你们搞定住处后打这个电话找我,其实我建议你们住这里……”
拿了个手写的地址条,指方向:“就在这边靠近庙街,很便宜的普通旅馆,我觉得反而更方便你感受体会真正的HK,当然也有比较好的酒店,重点是那里靠近新开的地铁线站点,方便你们能乘坐地铁到中环、尖沙咀等最重要的点,免得乘坐出租车多花钱。”
让卫东笑着点头:“我们先逛逛感受下,如果方便的话,晚上一起吃饭。”
池世明马上说好,挥挥手消失在旁边地铁站口,还远远的给让卫东指了下这个站口招牌。
明显是在强调提醒他在HK要用好公共交通。
废话,真以为让卫东是内地乡巴佬,在这里不知所措吗。
当然他也确实没来过这些地方。
但反而这种有地铁,有公交,有出租车,一切可以用钱搞定的商品社会才是他熟悉的。
高同志来过好几次HK了,江州这边出差都有他负责陪同,也询问要不要坐地铁前往,当然坐出租车也行,反正都是企业家给钱。
让卫东却故意拖延的在车站附近的士多店,买地图,买饮料,换港币,这会儿已经有阿三开的那种换币店,先特么都把钱拿出来给我换了。
在粤州还找何月梅补了两万现金,早知道问池世明怎么解决带钱的问题。
六个伙伴,包括来过几次的高同志,都一起目瞪口呆的看让卫东明明第一次来,也明显不熟悉,粤语、英语啥都不会。
但就是敢瞎几把的比划,拿计算器跟对方漏漏漏,欧克欧克欧克,然后就啪的先换一万港币!
转头还评价:“看看人家,五百港币面值多方便,特么我们要一大迭才能拿,来,一人先发一千,自由使用但要给我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