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镇压别的起义之人。
据说,在北方闹得沸沸扬扬的宋江义军,就多次得到朝廷的招安,朝廷甚至给宋江开出来了“安抚使”这样的高官,其部下好汉人人都有升赏,可就因为没有杀光士绅,宋江义军执意不接受招安。
这无疑给了有起义之心的人一线曙光,让他们心想:成了,可以成为新朝的权贵;败了,也可以接受旧朝的招安。左右都比现在这看不见天日的生活要好得多。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了方腊等人诛杀方有常一家的刺激,又听了方腊的蛊惑,关键方腊还假借“得天符牒”用鬼神来给起义造势,关键的关键方腊还提出了“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的口号,这些饱受剥削压迫之苦的民众,怎么可能不积极响应?
“大善!!!”
见人心可用,方肥压低声音对方五、方七、方百花等核心人员说:“大势已成,速去招募敢勇!”
当场,方家人就招募了千余敢勇。
方腊率众起义成功。
接下来的日子,附近之人听说,方腊率众起义,纷纷前来投奔。
短短十多天时间,方腊义军就超过了万人。
而这时,有两个极为重要的人物来到了方腊义军。
这第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就是,赵宋王朝的名臣包青天包拯的五世孙包康。
包康从小就怀有异志,对赵宋王朝的政治腐败,贪官横行,捐税繁重,表示出极端的愤慨。
这些年,包康到处远游讲学,结交朋友颇广,而方腊就是他的挚友之一。
其实,方腊所知道的那点跟起义有关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包康跟他说的,甚至可以说,就是包康向方腊灌输的起义的理念。
所以包康跟方腊也可以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因此,方腊这边起义刚成功,立即就派人去给包康送信,邀请包康来一同起义。
方腊如此重视包康,除了看重包康的能力以外,更看重包康名门望族的身份。
——出身不行的方腊,如今急需增加他自己的威望,这样才能使他坐稳义军领袖的位置,而包康的到来,对方腊而言,无疑就是雪中送炭,能大大增加方腊的威望。
第二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就是给方腊《推背图》的那个道人,也就是宋江义军的二号人物吴用。
过了最初的冲动,方腊也意识到了起义不是请客吃饭,而是把脑袋别在腰间九死一生的买卖,他虽心中豪情万丈,却也难免生出几分忐忑。
曾成功率领起义又在宋军的围剿下坚持了两年多还没有被剿灭的宋江义军的二当家吴用的到来,无疑为方腊起义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所以,本就对吴用很尊敬的方腊,在得知吴用是宋江义军的二号人物了之后,对吴用更是敬若上宾,言必称先生,礼遇有加。
方腊大摆筵席为吴用和包康接风过后,便和他的头号智囊方肥一块将吴用和包康请到了上房商议方腊义军的未来。
有小厮为四人倒好了茶之后,方腊就开门见山地问:“二位先生有何可教小可?”
包康冲吴用一抬手,示意吴用先说。
吴用也没有推辞,他说:“起义首重纲领,若纲领得当,则能聚人心,明方向,激起天下共鸣,使义军如虎添翼,势不可挡。我观古今起义之事,多以均贫富、反贪腐为号召,此诚为民众之心声也。然则,此等纲领虽得民心,却易为朝廷所忌惮,招安之路亦随之断绝。故我以为,我辈起义,纲领需兼具民心与策略,既要让百姓看到希望,又要为日后招安留下余地。”
方腊听言,眉头就是一皱。他率众起义,可不是为了招安,而是为了当皇帝。他绝不是宋江那种胸无大志的义军领袖,他是天命所归的皇帝。对此,他深信不疑。
吴用看出来了方腊不愿意听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