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杨振当然是双手赞成了。
至于辽西军伍里面的祖家军一系,这一次京师朝堂和崇祯皇帝抽调的人马,显然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因为被抽调的不是别人,而是广宁总兵张存仁及其在广宁反正之后带回到义州的近万兵马。
说他们是祖大寿的嫡系吧,又有点算不上,毕竟时隔多年,张存仁所部兵马早已新旧轮换、更新迭代了好几次了。
留他们在军前吧,朝廷还担心他们随时可能再叛变回去。
又加上他们最近在进攻敖汉部的战争中,打得敖汉部主力狼狈北逃,也算立了功。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路是以奖励为由,还是以倚重为由,把他们从与清虏对峙的最前沿,调防到关内,调防到京畿,调防到保定,都说得过去。
“王永吉改任了保定总督?”
“没错。但是如果不从关外调兵入卫京畿,他这个总督就是个空头总督,手下根本没有可供驱使作战的兵马。有了张存仁改任保定总兵,形势就大为不同了,京畿南面门户就有了一支能战的兵马驻守了!”
面对杨振的询问,杨朝进相当有耐心。
但是他显然不知道杨振问及新任保定总督王永吉的真正原因。
张存仁及其部下人马很能打,这是毫无疑问的。
而且其人在关外沉浮多年,现在由反正归来、义州安置的杂牌“广宁总兵”,成为钦命镇守保定的镇守总兵,估计他本人对这个抽调也不会有多大异议。
但问题在于王永吉这个人,这人可是在后来的贰臣传里名列前茅的人物。
若是没他在,张存仁奉调南下后或许还能有所作为,但若是有他在,那可就增加了无数的变数。
可是对于朝廷文臣的任免,杨振实在无法干涉。
特别是这种总督级别的,而且是既成事实的任命,他连干涉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就看贤弟你的了!圣上在京里看着你,洪督师和锦义伯祖大寿在锦州,也看着你!”
“我知道,兄长放心。弟不会让朝廷和兄长难做,也不会让辽西那边说三道四,挑我的理!不过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容我好好想想。”
“不可少于一万人马!”
杨朝进见杨振颇为念旧,也好说话,于是更近了一步。
“不会少于一万人马!”
杨振果断回答。
但杨朝进接着又进了一步。
“还需要自筹粮饷,自备军械军需。”
“可以。”
“最好正月底前,最迟不要晚于二月上旬,金海镇援剿兵马就应南下。”
“且容我筹措布置一番。”
还好杨朝进赶在杨振内心不满、摔筷子离席之前结束了这个话题。
接风宴是在一派沉闷压抑的气氛中结束的,然后过了一阵,等到吕品奇、杨珅二人将杨朝进、沈迅一行人送到了下榻之所安顿好后回到征东将军行营二进院内,杨振叫侍从上了茶水,议论起了对策。
面对杨振的沉默,杨珅率先开口:
“都督,或许是咱们久不出兵,引起了朝廷的疑虑,为避免将来分兵南下,不如咱们尽快确定继续北伐的日期,到那时辽东烽烟再起,都督也有充分理由拒绝分兵南下——”
“拒绝?为什么要拒绝?”
杨振的反应,显然出乎了杨珅和吕品奇两人的意料,他们几乎同时面现疑惑神色。
最后还是杨珅,略微思考之后,出言答道:
“虽然卑职不知道都督定的北伐日子是哪天,但以卑职之见,恐怕最晚开春之后,河海解冻,我们就要大军北上,当此之际,我方正需要集中所有可以集中的优势兵力挺进辽沈,岂能再分出一支兵马南下?”
“是啊都督,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