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级虽不高,却暴露致命隐患:部分水泥建筑出现裂缝!调查发现,是矿渣配方不均所致。
反对派立即群起攻之:“水泥害民!叶明欺君!”
危急关头,叶明当众演示:将裂缝灌入新配方水泥,干固后以重锤击打,裂缝处完好无损!
“建材如医理,需对症下药。”他公布改良配方,“地动频繁处添麻丝增韧,潮湿处加贝壳粉防蚀。”
风波平息,叶明却陷入沉思:地动预报能否如气象般测算?他重金征集民间智慧,终从老工匠处听得“鼍龙翻身前,井水浑三日”的谚语。
于是安阳各井设专人记录水质,更造出“地动仪”:悬铜球于樽,震前因电磁变化自鸣。虽十测五中,已开历史先河。
这日地动仪又鸣,百姓从容避震。事后查知震中在邻县,房舍塌毁无数。巡抚闻讯而来,见安阳井然如常,叹服:“叶公之才,可安天地!”
消息传至京城,皇帝御笔亲题“安澜”二字赐予叶明。
但就在赐匾仪典上,其其格突然递来急报:
黑石山矿工挖出前朝石碑,上刻“龙脉至此,动之则祸”八字。更骇人的是,碑下埋着七具童尸,排列如北斗!
黑石山矿洞深处,七具童尸的发现让整个安阳府笼罩在诡异气氛中。
叶明蹲在碑石前,指尖抚过“龙脉至此,动之则祸”的刻字,忽然轻叩碑身:“听声发闷,怕是中空。”
工匠撬开碑座,果然露出暗格。其中非但没有所谓“镇物”,反是卷以油布包裹的图纸。
展开一看,众人皆惊——竟是前朝《矿脉水利全图》!
“原来所谓龙脉,实为矿脉走向。”叶明将图纸对着日光,“看这些标注,黑石山底下竟有条暗河,直通黄河故道。”
其其格却指向童尸:“这些孩子...”
“非殉葬,是灭口。”老仵作查验后道,“尸骨腕部有捆痕,应是生前被囚禁于此。”
叶明目光骤寒:“立即勘探矿洞湿度与气流变化!”
工匠们用新制的水泥砖垒起观测台,挂上丝线观测气流,又用石膏模记录湿度。三日后,数据指向矿洞东南角——该处湿度异常,且总涌出酸涩气味。
“开挖!”叶明亲自督工。掘进五丈后,铁镐突然落空!露出个天然溶洞,其中竟架设着青铜管道,管口不断渗出赤色液体!
“是矿毒源头!”顾慎掩鼻道,“前朝竟将毒水直接排入地底?”
叶明却注意到管道上的齿轮组:“非是排放,是泵送。”他转动锈蚀的摇柄,管道发出轰鸣,赤水逆流而上,“他们在抽取什么...”
顺着管道踪迹,众人进入溶洞深处。眼前豁然开朗:整片钟乳石群被改造成水利工坊,水车带动锤钻,正在自动凿击岩壁!更令人震惊的是岩壁上嵌着的矿石——并非已知的任何矿种,而是一种泛着幽蓝光泽的晶体!
“燧石?”顾慎疑惑,“但颜色不对...”
叶明用铁锤敲下小块,晶体在黑暗中迸出火花,竟持续燃烧!“是磷矿!但纯度极高,可自燃!”
老矿工惊呼:“难怪常有‘鬼火’!原来是这玩意儿!”
叶明却盯着水车传动装置:“看这齿轮比,转速极慢,应是在避免摩擦生火。”他顺着传动轴找到个密封石室,室内堆满琉璃器皿,竟是个古代实验室!
最珍贵的是一本《矿髓志》,记载着前朝发现这种“幽磷矿”的过程:遇水则释毒气,遇火则爆燃,但若以石灰中和,反成上等肥料!
“原来如此!”叶明恍然大悟,“矿毒根源在此!前朝试图开发利用,却因失控而封存!”
他立即调配石灰浆注入管道。三日后,矿洞水质明显改善,pH值接近正常。但新的问题来了:中和产生的磷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