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康的声音由平静到激昂,一番演讲之后,广场上沉默片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茅元仪抹着泪花,脸上难掩激动。
他是第一个投奔西山大营的高级匠师,那时的他来到这里的唯一愿望,是重新加入军队雪耻。
可张世康告诉他,要先把斑鸠脚铳造出来。
当他把斑鸠脚铳造出来后,张世康又说,要把鲁密铳造出来。
当鲁密铳也研制成功且开始量产后,张世康又说,火绳枪已经过时,要把遂发式火枪造出来。
并且张世康还承诺,研发武器也可获得军功。
于是就这么一干就是三年,到了如今,茅元仪已经不再张世康,吵嚷着要加入前线作战。
因为张世康没有欺骗他,靠着对火器以及盔甲、冷兵器的革新,他已然受封克虏伯,获得了远比上战场更丰厚的回报。
茅元仪也慢慢明白,他的长处并不在打打杀杀,相比于上阵杀敌,他的技艺不仅可以提高士兵的防御力,减少本部士兵伤亡,也可扩大杀敌的效果。
这,才是他茅元仪的使命。
因此,当张世康历数谈及军营里那个小小的破旧的工坊时,茅元仪感同身受。
张世康再度摆摆手,等周围都安静下来后继续道:
“陆事、海事、理工三所学堂自不必多言,本王便先回答诸位的疑问,那便是这皇家科学院究竟是做什么的?以及要不要招收学子。”
这个话题一出,其他三所学堂的准学子还好,但制造总局的那些匠师们一个个都竖起了耳朵。
皇家制造总局的待遇不错,这也是制造总局成为天下匠人向往的圣地的基础。
而后上面又提出,要建造一所专门的科学院,却并未说这所学院是干嘛的。
上头只是说,这所新学院的待遇,将比制造总局更上一个台阶。
从那时起,制造总局的匠人们便都互相打听,不少人也去请示宋应星等制造总局高层。
奈何即使是宋应星,也仅仅知道这所科学院大体的情况,譬如这必定是一处专门用于科研的机构。
毕竟制造总局最大的功用是制造,虽然也承担着一部分的研发功能,但毕竟不是主业。
而科学院正好弥补这一点,但是由于张世康并未透露太多消息,便因为这样那样的事四处征战。
以至于宋应星等人其实也不明白,张世康究竟打算怎么组建这个所谓的皇家科学院。
“首先,科学院如其名,自然是以科学研发为最终目的。
研制最新的火枪、革新火炮,研制新型战船,这都属于科学院的范畴,但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除了军事科研以外,科学院的研发方向还将包括民用领域,以及某些不能盈利,但却有意义的科研项目。
怎么说呢,譬如天文、地理、生物等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张世康毕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接班人,知道在科研领域,大致可分作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
譬如钱学森院士便属于后者,可以依据物理理论研发国之重器。
而杨振宁教授便属于前者,与后者相比,理论研究并不能直接产出经济效益,而且更需要海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这就意味着,如果国家不重点扶持,那么在理论研究上将进步迟缓,后世如此,现在的大明也是如此。
毕竟这玩意儿不产生经济收入,可科学家也要吃饭,也要养家糊口。
再比如对动物、植物有兴趣且投入研究的人,就目前大明的实际情况而言,这些人如果没有朝廷背书和支持,只会被认为是奇淫巧技、不务正业。
但不论是动物学家、植物学家还是地质学家、历史学家,都对整个社会有重大的作用。
研究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