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缓移,八水长安,大唐宫阙。
字幕:王叔文,越州山阴县人。
王叔文苏州司功出身,因棋艺绝高任翰林院待诏。略知诗书,尤喜谈论治国方略,初为太子李诵侍读。
李诵为太子时,曾与东宫众侍读议论政事,欲就宫市弊端进谏皇帝。众侍读称赞太子仁德,惟有王叔文不言。
众人散去,王叔文私谓太子道:殿下侍奉皇上,除问饮食起居,不应擅预宫外事务。今天子在位既久,若有小人离间说太子收买人心,当如何辩解?
李诵闻言拜谢,从此看重王叔文,宫中事情多倚其决断。
王叔文秘密结交当时名士,和韦执谊、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结为生死之交,又纳凌准、程异于太子之党。
自此将帅王公,秘密结交于私门。
李诵继位之初便已病倒,遂于宫中垂帘,使百官呈议,皆决于帘幕之中。东宫侍读王伾劝皇帝委政于王叔文,顺宗从之,遂将王叔文从右银台门召进宫中,任为翰林院学士。
王叔文遂奏请吏部郎中韦执谊为相,勾结朋党揽政,自以为才冠古今。不久自请兼任度支、盐铁副使,又任尚书省户部侍郎,专擅玩弄权势。
宦官俱文珍深所厌恶,奏请天子,若使王叔文常管钱粮盐铁,当免其学士职务。
王叔文闻而大惊,乃复请入翰林院,愿罢内廷之职。于是不理公务,只召集党羽私议策划,欲夺取宦官兵权。
遂任命将军范希朝统领西北各镇行营兵马使,韩泰为副。虽有任命,边镇诸将仍听命于神策护军中尉,不去参见范希朝、韩泰。
唐顺宗久病不愈,百官力请求立太子,宦官俱文珍等更是一手操办,谋将顺宗长子广陵王李淳立为太子,更名为李纯。
顺宗拗不过群臣宦官,遂诏立李纯为嗣。
诏书颁布,举国士民庆贺,唯王叔文面有忧色,不断吟诵杜甫诗句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以致哽咽流泪,人皆私下嘲笑之。
俱文珍等复以顺宗名义下诏,由皇太子主持军国政事。皇太子代理国政,第一件事便贬王叔文迁任渝州司户参军。
当年八月,俱文珍等拥立李纯即皇帝位,即唐宪宗。
顺宗退位称太上皇,史称“永贞内禅”。
王叔文于由此失势,次年元和元年便被赐死。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亦不久病死。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八人,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二王前后掌权一百四十六天,永贞革新宣告失败。
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改元为元和元年。
宪宗继位后刚明果断,能用忠谋,力图削平藩镇割据,恢复朝廷政令统一。
在位初期,任用杜黄裳、裴度、李绛相继为相,利用藩镇之间矛盾,先后平定四川节使度刘辟、江南节度使李琦叛变;又大力整顿江淮财赋,招降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任用名将李愬,使其渐掌兵权。
元和二年十月,宰相武元衡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任命柳公绰与裴度为节度判官,二人彼此推重,情谊笃好。唐宪宗屡次用兵伐叛,又多次外出游猎。
柳公绰借事讽谏,于元和五年献上《太医箴》。
宪宗览箴,认为柳公绰高才,下诏任命为御史中丞。其后淮南节度使李吉甫主持朝政,排挤柳公绰外任潭州刺史,柳公绰请求改命自己分司东都洛阳,未获允准。
此年溪峒首领张伯靖聚众起事,柳公绰与黔中经略使崔能、荆南节度使严绶、剑南东川节度使潘孟阳奉命征讨,至元和八年八月,张伯靖上表请降。
柳公绰被移授为鄂州刺史,将母亲迎至府治江夏奉养。
西元八一四年,元和九年九月